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41|回复: 3

[结伴] 来加拿大创业的三类中国移民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2-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来加拿大创业的三类中国移民-转* l. {% l& H- R1 m3 a+ z* ?8 L
1 N# b, Z# M5 }
 对于大多数怀惴梦想、以技术移民身分移居北美的中国移民来说,开便利店、杂货铺、咖啡店、小餐馆……未必是他们移民前的初衷,但无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愈来愈多的中国技术移民摆脱了“专业工作=出头”的固定思维,以经营小生意起步,摸索跋涉,力图走出一条以原先观念和思维模式迥异的新路。
) h' l/ I. A1 w7 l. r  四人合创汽车零件批发店
" u  F8 L% t9 f7 y# G  据北美明报报道,有着相同的专业和从商背景,4名大陆新移民去年1月在加拿大士嘉堡租下仓库,开设了一间专营汽车零配件批发的公司APA,短短一年多时间即发展到北上万锦市买下第二间分店,并计划未来由北向西开设分店,以连锁形式经营……* w) J! S8 T' J3 z5 b
  中国移民徐文胜、王立佳、严宁、郭佳盾的四人组合颇有些戏剧性,据王立佳说:“我们4个人能走到一起,关键是中间人徐文胜,他在国内做配件生意时就分别认识我们三人;而徐文胜2004年初从北京移民多伦多后,通过查电话黄页才找到我,大家一见面就发现,原来彼此都没有离开过汽车配件这个行业,也就有了一同创业的念头。”
4 f+ N6 P+ ?, ~) D6 J/ E2 G  坐言起行,曾在深圳从事配件行业的严宁,在大连经营配件生意的郭佳盾先后加入团队,APA由2004年10月开始筹备,到次年1月即正式开张,初创时4人凡事“一脚踢”,目前已雇请六七名专职司机送货了。
6 C% ?  H. a) m+ s* ^1 k% d  曾先后在两间西人配件公司工作过的王立佳表示,要在车行林立的士嘉堡汽车配件市场立足其实并不容易,他表示:“由开业至今,已和逾400多家车行有过接触,目前向我们拿货的则有100多家,当中四成是华人经营的车行,另外六成是印巴裔、中东等族裔的车行,至于传统的西人市场则须慢慢积累信誉进入;而我们的优势是以质量取胜,同时保持零件价格便宜。”/ e: D; L0 J4 I* _' i' c; b
  “我们四个合伙人的组合优势亦很明显,比如说对配件市场行情较熟悉的人,主要负责开拓市场;而有合伙人则通过国内仍在运作的配件生意,争取到美国的大供货商以同样优惠价格供应质优产品给我们;有人负责本地采购和客户服务的业务,亦有人专责财务和仓库管理。”$ ~8 H+ C  ]2 |/ |) h
  许多新移民初创业时,为筹措足够资金和降低风险,多数寻找合伙人共同组建公司,最后却往往因内部矛盾加剧而导致拆伙、生意失败,类似例子屡见不鲜;这个组建不久的四人团队,亦对上述问题颇为重视,在业务蒸蒸日上的同时,亦在律师楼签下一份协议,根据APA总裁徐文胜透露:“该份协议目的是为了我们四人保持合作,限制分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以法律条约对将来的撤资一方处以不利条款;同时管理上亦以民主集中制运作,重大事情实行每人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7 }: E* y! ~/ t3 ]7 v' h2 {% y9 [
  谈起在加拿大创业感受,徐文胜不讳言在北美做生意,与国内仍然有相当多的差异:“例如国内做汽车配件生意是进口原件的利润高,而人工支出成本低,而加拿大则当好相反,这边人工太贵,因此在这里做生意亦要适应当地特点,凡事亲力亲为。”, j$ I7 o- i1 z9 v$ i
  “比如说初创业时,运来的零件光是煞车盘就有10吨重,都是大家每天收工后一点一点地自己搬;若是在国内,一个集装箱的货,只要请20个工人半天就搬完,总共才花800元人民币,另外包他们一顿午餐!”
" x. ~% f; e( ~' t  利用互联网 不再经营便利店
- {( c: ^- _9 S* ~0 y+ H. }7 @  除了经营便利店、杂货铺、咖啡店等传统零售行业以外,不少中国技术移民亦开始凭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以期开拓商机和广集信息,以弥补新移民在加拿大人脉关系狭窄的弱点。. @& g, f3 K5 V+ `+ x
  中国移民老史等4人于3年前组建了名为MBIG的网上社区组织,号称以四通八达的网络高速公路及YahooGroup为平台,以电邮组(emailgroup)的方式,联络凡对从商及商机有浓厚兴趣的人士免费加入。' u2 h4 X% E1 @1 G
  据MBIG网上社区成员老史透露,该网上社区组织创办人包括有计算机工程师,地产经纪及从事外贸人士等,大家有感于华裔移民起步经商时,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快捷的沟通渠道而创立。. B4 `* R& e% V
  老史表示,MBIG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模仿北美大雁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自己努力飞行的同时,结队飞行更为安全、省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利用互联网快速沟通信息是第一要素,目前在MBIG这个电邮组中的180多名成员,都可以共享此联络平台,相互间亦可免费发布商业信息等。- h- T3 Q! }" q% K
  MBIG网站创办成员之一老史从事外贸生意多年,曾经历生意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一直强调不是成功人士、仅是商海一名“幸存者”的他,热心观察和研究近年中国移民中出现的“小生意热潮”,这也许与他早年当过大学教师有关。0 _1 O% [+ `! P5 z% \% A# c" G
  老史表示:“我把从事小生意的中国移民大体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创业,例如实在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工作;第二类人是已经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但鉴于自身理想仍无法实现,或想增加收入渠道而以业余时间创业;第三类人则是最近两年才出现的,他们在中国有从商经验、并且拥有海外客户,移民时带来一笔资金,早已决定在加拿大继续经商。”* R2 W' T5 q, l$ E
  第一类人,逼上梁山:按老史分析,上述三类人在加拿大从事小生意买卖拥有各自的利弊:第一类人由于属“逼上梁山”的背城一战,因此创业者会努力克服困难,以求开拓一条生路,但缺点就在于急功近利,在没有充分资金储备下,无法缓慢积累顾客群,短期内须有收成而无法持久,据老史观察,此类个案失败的速度在半年到一年以内。  V9 Y9 J. S5 |1 ]
  第二类人,业余创业:第二类人则因为有稳定工作做依靠,创业不为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势在于能持久坚持;但同时伴随的则是没有前一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商业活动时常考虑是否值得,此类人若能坚持1年半至 2年半后生意有可能走上轨道,最终会辞去原先专业工作;此外,丈夫从事专业工作,太太做小生意的例子,在许多中国技术移民家庭中颇为普遍。1 {9 y' y5 f& m0 z- R
  第三类人,早已从商:第三类人则是在国内有从商经验,具备资金及国外客户群,他们来加拿大开创生意时已有心理和资金上的准备,但缺点是易盲目行动,容易用中国观念看待加拿大市场规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则多在10万加元以上。
  l3 z. k' }* s* m7 E  老史总结上述三类创业情况认为,相对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移民,中国大陆移民原先的社会制度与加拿大完全不接轨,容易造成误解和不理解;而他的忠告是:大陆移民在加拿大做小生意的关键,是必须从基层一点一滴地做起,老史认为这个过程一般需3年,即幸存3年以上成功可能性更大。' A6 x' ^# T5 O% z3 C
  此外,老史强调加拿大从事小生意凡事应亲力亲为,他表示:“举例说,不是开餐馆,既炒菜、又洗碗、扫地就叫亲力亲为,亲力亲为并不是指通过增加体力劳动和时间完成的工作,而是指商业环节的各个部分都须亲自实践,方能降低成本,例如包括会计报税、海关清关报关,简单至开车送货,接听客户电话,如果英文达不到商业沟通的能力,而需依赖雇请他人代为开拓,不是有易被人骗的危机?”
5 o, r, R' N; o2 [8 {9 H: a  老史表示,人际网络对从商人士尤为重要,而寻找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是其中最大难题:“我们中国人做生意之初,喜欢在同学、朋友、老乡这类狭窄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初期组建速度快,但由于将亲情、友情作为投资因素考虑进去,而不是从安全互利的商业理性角度考虑,为日后处理不当埋下了定时炸弹。”; G+ Z7 Y+ J" l$ i; {& }% `) ^  x' x
  而根据怀雅逊大学商学院教授林晓华取得加拿大统计局2001年少数族裔从事职业数据后进行分析时发现:比较加拿大本地出生或来自欧洲裔的移民,有色少数族裔更多比例地从事自雇行业,当中以零售业为主;其族裔社区的人际网络仍是他们从事自雇行业的最重要资产和优势;而目前少数族裔在制造业等经济主导体中所占的比例最少。; a9 k- ]' y  j' E( D  U
  以研究国际商务和移民企业著称的怀雅逊大学国际商务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林晓华说:“传统的商务研究很少注重社会及移民问题,而我希望将上述课程引进,这一方面是加拿大国情所决定,另外亦是我个人研究的兴趣和方向,希望有关的进一步研究能对从事商业活动的移民有所帮助。”
  W6 U' a' |' d8 N  W来源:华声报! _4 L3 w, D& m3 Q+ r& c( z
8 B+ X# @( b) h% v, Q5 F
  对于大多数怀惴梦想、以技术移民身分移居北美的中国移民来说,开便利店、杂货铺、咖啡店、小餐馆……未必是他们移民前的初衷,但无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愈来愈多的中国技术移民摆脱了“专业工作=出头”的固定思维,以经营小生意起步,摸索跋涉,力图走出一条以原先观念和思维模式迥异的新路。/ B4 V4 Y2 }& j* E7 t

# L5 O8 g8 D/ t& o  四人合创汽车零件批发店! f& k8 q8 {* Q2 E, ^
1 n2 @) b- m6 @$ g1 K5 q& k
  据北美明报报道,有着相同的专业和从商背景,4名大陆新移民去年1月在加拿大士嘉堡租下仓库,开设了一间专营汽车零配件批发的公司APA,短短一年多时间即发展到北上万锦市买下第二间分店,并计划未来由北向西开设分店,以连锁形式经营……
8 Y' h1 s4 e0 F! T$ i. f( h% |4 I. y# [. f: e
  中国移民徐文胜、王立佳、严宁、郭佳盾的四人组合颇有些戏剧性,据王立佳说:“我们4个人能走到一起,关键是中间人徐文胜,他在国内做配件生意时就分别认识我们三人;而徐文胜2004年初从北京移民多伦多后,通过查电话黄页才找到我,大家一见面就发现,原来彼此都没有离开过汽车配件这个行业,也就有了一同创业的念头。”
0 `8 I" \* s8 X0 }( r& R' s- o- O) M7 T1 n
  坐言起行,曾在深圳从事配件行业的严宁,在大连经营配件生意的郭佳盾先后加入团队,APA由2004年10月开始筹备,到次年1月即正式开张,初创时4人凡事“一脚踢”,目前已雇请六七名专职司机送货了。9 u  q, [' K1 |$ b* U" i
; D& |7 B7 V; n' j2 a
  曾先后在两间西人配件公司工作过的王立佳表示,要在车行林立的士嘉堡汽车配件市场立足其实并不容易,他表示:“由开业至今,已和逾400多家车行有过接触,目前向我们拿货的则有100多家,当中四成是华人经营的车行,另外六成是印巴裔、中东等族裔的车行,至于传统的西人市场则须慢慢积累信誉进入;而我们的优势是以质量取胜,同时保持零件价格便宜。”$ v; }# B: @) j

6 c! i3 |2 B0 R$ y  “我们四个合伙人的组合优势亦很明显,比如说对配件市场行情较熟悉的人,主要负责开拓市场;而有合伙人则通过国内仍在运作的配件生意,争取到美国的大供货商以同样优惠价格供应质优产品给我们;有人负责本地采购和客户服务的业务,亦有人专责财务和仓库管理。”6 a7 i) I, E8 c& e$ G

0 g/ h* {* `  U- i, S  许多新移民初创业时,为筹措足够资金和降低风险,多数寻找合伙人共同组建公司,最后却往往因内部矛盾加剧而导致拆伙、生意失败,类似例子屡见不鲜;这个组建不久的四人团队,亦对上述问题颇为重视,在业务蒸蒸日上的同时,亦在律师楼签下一份协议,根据APA总裁徐文胜透露:“该份协议目的是为了我们四人保持合作,限制分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以法律条约对将来的撤资一方处以不利条款;同时管理上亦以民主集中制运作,重大事情实行每人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
7 a. l8 S! s5 F0 o
$ y- U) t# Q% I: o' P  谈起在加拿大创业感受,徐文胜不讳言在北美做生意,与国内仍然有相当多的差异:“例如国内做汽车配件生意是进口原件的利润高,而人工支出成本低,而加拿大则当好相反,这边人工太贵,因此在这里做生意亦要适应当地特点,凡事亲力亲为。”
0 W, b8 |5 M, \7 `( E5 F1 ?- f  \* Y. \& _' R. B4 R+ u. F+ G6 r
  “比如说初创业时,运来的零件光是煞车盘就有10吨重,都是大家每天收工后一点一点地自己搬;若是在国内,一个集装箱的货,只要请20个工人半天就搬完,总共才花800元人民币,另外包他们一顿午餐!”) t- x& _* N0 \9 }6 b8 e2 P: q
  k0 a! x3 k) y) c) D3 k0 m
  利用互联网 不再经营便利店
! G3 I0 F  l  L1 X1 m; N1 b& Q, L! o+ j+ P% H
  除了经营便利店、杂货铺、咖啡店等传统零售行业以外,不少中国技术移民亦开始凭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以期开拓商机和广集信息,以弥补新移民在加拿大人脉关系狭窄的弱点。" X) P& v! k* D# H  ]4 G, e$ t) r9 G

. x& b5 F+ _3 e  中国移民老史等4人于3年前组建了名为MBIG的网上社区组织,号称以四通八达的网络高速公路及YahooGroup为平台,以电邮组(emailgroup)的方式,联络凡对从商及商机有浓厚兴趣的人士免费加入。
/ C( U0 J" h  Y( B) b7 I7 ^, X5 k9 e9 N
  据MBIG网上社区成员老史透露,该网上社区组织创办人包括有计算机工程师,地产经纪及从事外贸人士等,大家有感于华裔移民起步经商时,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快捷的沟通渠道而创立。& ?& h7 l% ?6 \- X- J, V& Z1 C. b) Z

8 {. g$ `. N% T, @' U% ]  老史表示,MBIG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模仿北美大雁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自己努力飞行的同时,结队飞行更为安全、省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利用互联网快速沟通信息是第一要素,目前在MBIG这个电邮组中的180多名成员,都可以共享此联络平台,相互间亦可免费发布商业信息等。
  l9 I7 Q. Y) c! {
' ?8 [+ g! P# S  Y- ?  MBIG网站创办成员之一老史从事外贸生意多年,曾经历生意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一直强调不是成功人士、仅是商海一名“幸存者”的他,热心观察和研究近年中国移民中出现的“小生意热潮”,这也许与他早年当过大学教师有关。: ^9 F: w8 @9 H5 l: O- b% R

1 p8 x# p3 v8 v8 H  |  老史表示:“我把从事小生意的中国移民大体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创业,例如实在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工作;第二类人是已经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但鉴于自身理想仍无法实现,或想增加收入渠道而以业余时间创业;第三类人则是最近两年才出现的,他们在中国有从商经验、并且拥有海外客户,移民时带来一笔资金,早已决定在加拿大继续经商。”7 s3 X0 A9 u6 v

  Y  Z3 _( e5 b* k5 S  第一类人,逼上梁山:按老史分析,上述三类人在加拿大从事小生意买卖拥有各自的利弊:第一类人由于属“逼上梁山”的背城一战,因此创业者会努力克服困难,以求开拓一条生路,但缺点就在于急功近利,在没有充分资金储备下,无法缓慢积累顾客群,短期内须有收成而无法持久,据老史观察,此类个案失败的速度在半年到一年以内。/ w" J( `2 a1 v

) F' T' S4 n  B6 _  n& R  第二类人,业余创业:第二类人则因为有稳定工作做依靠,创业不为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势在于能持久坚持;但同时伴随的则是没有前一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商业活动时常考虑是否值得,此类人若能坚持1年半至2年半后生意有可能走上轨道,最终会辞去原先专业工作;此外,丈夫从事专业工作,太太做小生意的例子,在许多中国技术移民家庭中颇为普遍。* P: \* q  C5 x* e; ~. \' `' m# [) x
" T9 H( ]6 q. H1 u7 |. N7 Q3 w
  第三类人,早已从商:第三类人则是在国内有从商经验,具备资金及国外客户群,他们来加拿大开创生意时已有心理和资金上的准备,但缺点是易盲目行动,容易用中国观念看待加拿大市场规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则多在10万加元以上。/ \! n  i  M7 s) `+ F0 ^  N$ v

- p# }' ?4 Y. ~9 u- n  老史总结上述三类创业情况认为,相对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移民,中国大陆移民原先的社会制度与加拿大完全不接轨,容易造成误解和不理解;而他的忠告是:大陆移民在加拿大做小生意的关键,是必须从基层一点一滴地做起,老史认为这个过程一般需3年,即幸存3年以上成功可能性更大。0 {# X' f+ W+ `& P
2 |9 q2 T  F4 l$ F3 ^2 C0 r
  此外,老史强调加拿大从事小生意凡事应亲力亲为,他表示:“举例说,不是开餐馆,既炒菜、又洗碗、扫地就叫亲力亲为,亲力亲为并不是指通过增加体力劳动和时间完成的工作,而是指商业环节的各个部分都须亲自实践,方能降低成本,例如包括会计报税、海关清关报关,简单至开车送货,接听客户电话,如果英文达不到商业沟通的能力,而需依赖雇请他人代为开拓,不是有易被人骗的危机?”
( o4 I. X: E5 l; z' l8 R. @! q! u' _, p% c% h1 x8 }" f1 r% V
  老史表示,人际网络对从商人士尤为重要,而寻找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是其中最大难题:“我们中国人做生意之初,喜欢在同学、朋友、老乡这类狭窄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初期组建速度快,但由于将亲情、友情作为投资因素考虑进去,而不是从安全互利的商业理性角度考虑,为日后处理不当埋下了定时炸弹。”
  n9 T  ~0 S( q5 h# u+ Y+ Z. g3 W8 c+ {2 D5 F
  而根据怀雅逊大学商学院教授林晓华取得加拿大统计局2001 年少数族裔从事职业数据后进行分析时发现:比较加拿大本地出生或来自欧洲裔的移民,有色少数族裔更多比例地从事自雇行业,当中以零售业为主;其族裔社区的人际网络仍是他们从事自雇行业的最重要资产和优势;而目前少数族裔在制造业等经济主导体中所占的比例最少。
6 h  m/ J% Y" a
) V9 D' r8 U8 ^4 l$ r: b# I6 A  以研究国际商务和移民企业著称的怀雅逊大学国际商务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林晓华说:“传统的商务研究很少注重社会及移民问题,而我希望将上述课程引进,这一方面是加拿大国情所决定,另外亦是我个人研究的兴趣和方向,希望有关的进一步研究能对从事商业活动的移民有所帮助。”$ P; z- }2 I; Z  Q* Q; Q+ C

& D1 h/ S5 R8 J3 l* d7 a7 {1 s) V8 N[ 本帖最后由 ONS 于 2009-2-2 22:33 编辑 ]
鲜花(32) 鸡蛋(0)
发表于 2009-2-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启发,收藏。
* b. H! D/ s# b/ J1 U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2-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1 10:22 , Processed in 0.1189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