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维忠# N) n$ t( m' s9 E
2 G. w. K) y( o$ Q a' b; s
19世纪中叶,温哥华附近费沙河发现了金矿。1858年7月28日,有一批中国工人由旧金山进入英属哥伦比亚。从此,就不断有华人在加拿大生活。 2 L7 h% z& A: ^2 r6 ]7 I8 ^. R5 {2 D0 P
在过去百年的日子里,华人在加国的地位可以说是由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由极受歧视转向备受敬重,由唯一要交人头税的族裔变为最先有代表荣登加国总督宝座的少数族裔。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前人艰苦奋斗的成果,继往开来地为华人小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7 Y" @4 B- L5 t/ q# e% F8 v
在历尽沧桑的一百年内,华人经历了20世纪初期「排华法」的歧视及剥削:经历了「排华法」废除后。仍备收排斥和苛待的辛酸,直到加国移民政策放宽后,华裔的地位才开始好转。随着华裔移民人数增多,移民教育程度提高后,华人才慢慢有能力去建设自已的社群。东岸先后有孟尝会,颐康中心和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的努力,在医疗、教育、老人护理和发扬中华文化各方面为华人提供服务,而西岸有中侨互助社,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狮子会等机构为华裔服务。 & o; s; T) u! W I
由于这些机构的表现十分出色,主流社会对华裔开始另眼相看。加上中加关系日趋良好,而中国国力亦渐渐登上国际舞台的高峰。杰出的华人开始被委任为加拿大省督、上议院议员,甚至总督。7 @+ [ x2 R2 |$ P! a# @
* W1 x. `0 R+ h. ?: r+ X
促成华裔地位的转变有一个强有力的因素。这个因素便是华裔对加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直都作出了关健性的贡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牺牲,首先令加拿大的联邦政府能够顺利产生。因为太平洋铁路不单贯通加国东西两岸,亦最终令BC省同意加入联邦的大家庭。% N2 D" {0 Z) b" t1 @. m
. F2 h. t' [3 B" Q2 |在9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遇上不景气。加拿大人亦无可幸免。适逢其会,大批华裔移民,因97问题登陆加国。在短短几年间,华裔在加国的投资额和加国的总投资额的百分比,由单位数字变成双位数字。例如在温哥华市中心,华裔的投资在86年的占总投资额的6%,到94年则占14%。华裔的资金在关键时刻,正好替加国经济注了一支有力的强心剂。 6 M [: K. t7 F ; Z2 t* I7 i- z5 ~' d4 H随着华裔移民教育程度的提升,在加拿大各行各业的表表者中,都有华人的踪影。特别在医疗、药剂、遗传基因、防癌研究、工程、法律、建筑和教育的范畴内,华裔有过人的表现。可见华人的努力和奋斗替加拿大平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 f3 p( `( P- A) S/ {
9 j2 N( U; a# Y/ g
除了人才外,华裔对加国的贡献亦包括钱财的捐赠。从80年代开始,华裔在加国的捐献数目是以亿元计,受惠的机构亦不局限华人小区,其中包括主流的医院、大学、剧场等。东岸的善长特出的有郑裕彤、利德蕙、何国源等;西岸的善长则有林思齐、冯永发、李亮汉等。8 I, u% G6 m. {/ |- H, e. `7 t
- k- a7 n$ Z& H* S在文化方面,华裔的贡献就为博大,因为加拿大是一个文化历史较短的年轻国家。借着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华裔充实了加国多元文化的内涵,丰富了加人多姿多采的文化生活。华人的节日,如农历新年、龙舟节、中秋节等,都已成为加人的一部份。主流传媒和商业机构,不单重视这些华人节日,更不惜投入人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些节日的活动。0 e% ~5 S z*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