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圣经与文学(上) - M. J8 N# \. ~' h, K4 u, r4 m
# P/ v2 |8 ~4 X6 `2 U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4-15 10:13:10 作者:施玮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506 7 ?- Y& `0 W" \8 Y: V" d
编者按:本文是施玮于2009年在成都“秋雨之福”教会讲座的信息,由阿信整理成文稿。文中很独到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圣经,这不单能帮助基督徒读经,同时,对华文基督教文学的探讨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4 }8 |7 _# i
5 p6 s7 _8 J+ M! P& [- P
圣经与读经
9 _& u7 @8 E, Y9 T% D2 b& G$ I+ t: e8 w0 [) P
通常,我们把圣经当什么来读?
8 L/ L5 U. Y l' x2 W 读圣经首先讲究的是心态。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读?把它当历史书读?把它当诗歌读?还是把它当天书来读?2 e. k2 t1 c- L2 A$ P
读圣经,读到唇齿留香,是一种享受,越读越想读,越读越享受。
# {; g1 l. d2 \, ?1 M& w0 D 你读圣经,有没有觉得他里面的人物其实就是替你写的呢?2 x: h9 ~+ Q- N9 V+ O7 B
面对圣经,我们不是面对那排列整齐的字符,而是能以达至你内心的话语。读经与我有益,因他是神用圣灵藉着许多作者写给你的话,其中的人物其实就是替你写的。
: d6 \( y% b' V. \; k 把圣经当成一封很长的情书读,把他当成上帝写给你一个人的情书读。写给一个人的情书,是个体对个体的。而圣经无论多少人看,都是神专门为你写的。读的时候,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是对你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 ?& I3 |0 {* W
圣经用的是人类的语言,神是以人类的语言来向人启示他自己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却常常被人忽略了。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想到的是它很多的属灵含义。所以,我们平常很不重视语言。我们常常觉得,我讲道也好,我分享也好,我写见证也好,并不在乎那个语言。其实你的道无论有多么好,抵达不到对方的心,就枉然。所以,你的见证、你的道,你传达的思想无论有多么好,最后的效果不在于你传出多少,而在于对方接收多少。所以,神是用人类的语言来启示自己,不是用很玄妙的一个东西,也没有自创一个语言。8 _3 J" w; }! G2 M
因此我们今天要来传道的时候,要来讲圣经的时候,要用什么?要用当下的普通话。不是说成都话不能讲,而是普通人讲的话。: S6 M2 @( m% d2 s
我们经常给别人传福音的时候,发现你讲了半天,他好像很茫然地看着你,或者就无端地吵起来。什么原因呢?你根本就没用他的话对他讲。你用的是我们属灵的话,教会里面一致默认的话——“教会俗语”,一出去就不行了,沟通不了,产生许多误解。这就是语言体系的问题。3 M2 `6 F" g& [+ u! q# ^& x$ R
这就是说,向人传道我们要讲“普通话”,讲他(她)能听懂的话。向怎样的人传福音,就要说怎样的话。圣经用的都是那个时代人所能懂的,不是难懂的话。就是让你懂,不是让你不懂。0 o$ c% O/ m8 W, l8 h
: k$ y3 P. C" b* Q. g/ k; j
道与传道
; }6 I) u' X8 y/ u/ ]6 I5 V# q. R9 w& t5 G; v+ L+ i
同时,神也用文学表达让人进入信息的重点,让启示更丰富。圣经中充满文学的特质,这是神的智慧。因此说,圣经也是一本文学的经典著作。圣经里面神的话、道有两个词,对文字它有几种说法。一个叫话——神的话,经由圣灵启示,藉人写下来的。圣经中“话”都是神的默示,人有说的,也有写的。“摩西五经”起初它是说的,口头流传,然后总结,把它记下来。' n7 e6 ?+ I, a+ d) A
另外,这个话也是命令。十诫,原来就叫“十个字”。所以它也是字。然后,它又是事件和事情,就像《列王记》等等。
) S( ?; x8 z$ H$ `7 k6 T 圣经里面神的话、道,在希腊文里面一个是LOGOS,客观存在的永恒真理,还有一个是Rhema,主观领受的实践真理. `$ T2 O; x- [) m2 `* G& y
所以这个话就有两个。一个是神的话,就是客观的存在的那个道理,还有一个是我们主观领受并且实践的那个真理。因此你既不能把自己的领受完全等同于客观存在的道,也不能只讲客观存在的道,而没有自己的领受。
, y! n5 G$ g, Y3 H( P- k% p 你讲你领受的道理是为了表述这个客观存在的道,但客观存在的道理也需要领受的话配合才能阐述。文字事工的真谛就是道成肉身,就是将客观存在的真道,化成可以主观领受的话。
6 C) ^4 o0 z0 t+ x3 `/ n 因此我们经常说客观存在的道化成主观领受的话,它有一个圆圈。
& v: q' w% ^1 T/ R; A7 H4 f) t 首先,相信这个道。相信的时候,把它当成客观存在的道来领受。相信以后,就要知道。知道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主观领受的过程。知道了以后要行道,就是说身体力行,你的身体、你的行为和你的领受渐趋合一。这是领受的最高境界!行出来的道,和语言,和传出来的道是配合的。这两个配合以后,就是要有人要听道。听你主观领受和表达出来的道。听完了以后,相信你所要表述出来的那个永恒之道。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i, e- W% z/ k
) I! A& @7 ~/ \' x2 H6 i$ Y
圣经的文学价值6 c% v+ }4 N$ @6 i
4 N! b" ~$ f' T* W3 a r 有关圣经的文学价值,大家肯定看过很多书。比如说,它有四个方面。2 f" |) Z' r! i, t5 V
(1)提供了西方各代艺术品的文本原型:事件、人物、故事、思想意识,提供了很多。& T9 }$ u. I( @
(2)对文学具体的影响,比如: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预言(寓意)小说《天路历程》、霍桑的探讨原罪和救赎的小说等……这一类属于基督教文学,著作和理论评述都很多,就不在此讲了。
9 r4 Q G c( ]% I" n (3)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它们只是借用了圣经中人物、地点、名字,有的是引用句子等。
8 j3 ~3 z7 f3 m, s9 Z) O 在我信主前的很多诗歌里,也喜欢引用圣经,但是那个引用还是很初浅的。目前许多中国诗人作家也是如此。但西方文学中不同,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有很深的圣经文本的普及性认识。比如说,给作品附以象征和寓言层面上的深刻含义这方面。例如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这个小说,它本身和押沙龙并没有很大关系,但是他用这个名字,因着西方人很熟悉圣经,那么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有押沙龙这个故事的投射,就产生了深刻的寓言含义。
7 }- [, o0 T: ^' f5 } 再比如电影《巴别塔》。很多人在想,巴别塔和他那个电影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事情。那么巴别塔所代表的人类的精神和意义是什么,就可以反射出他这个电影的意思。而反映出这个导演想给这个电影的寓意。不管他的寓意是符合基督教的,还是不符合基督教的。他是用这个来隐喻的。
2 n/ B+ o) T4 E/ w1 r ^ 由这个较为边缘化的影响,我们也能看到圣经的文学价值。其实当你用了巴别塔这个词,你也就用了圣经里所有关于巴别塔的东西,甚至超出了巴别塔以外的神学和人类认知。" i; m' r& V& H& q! W
(4)圣经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例如对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不信)的影响,圣琼佩斯等。& _* k# y% Y! m9 @
拜伦虽然不信,但他仍然深受圣经诗歌体的影响,包括浪漫主义抒情诗等。
2 ?- z" V# E+ [: J o 圣琼佩斯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是英国国教诗人。当然,在我喜欢他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的信仰,信主以后才发现,之前没有关注他的信仰层面。圣琼佩斯的很多诗,很有名的《蓝色恋歌》,那本诗集打开就非常辉煌。讲海边、树林、大自然,诗句非常辉煌。你就能感到像是一首对造物主赞美的交响乐。信主以后,就更能体会,这种诗歌风格的来源。9 B1 `, i7 I$ {; C+ Y
8 `. A, q$ G# p, j* `6 ~: `
圣经的文体形式) o7 b/ r, A9 A) ]. _5 U1 H) ^! |$ D
' C' o/ \) b- K2 h, L 圣经运用的文体形式有哪些呢?大体上有: 诗歌类、故事小说、散文体、历史类、启示文学、智言格言类、剧本、人物传记、书信体、论证文体、预言类。- v( B4 k: o) i/ |2 H: y
圣经文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细分有二十多种。一本书包含了那么多的文体,写作时间跨越了那么长的不同时代。按常理说,它是不是应该会是一本非常杂乱的选集。今天,有没有人会去编二十多种文体,编到一本书里面?你都不能想象。* [' X8 g( ^6 C: a7 u: C
所以,它理应是杂乱的。有那么多作者写,而且,有意思的是,每一篇都独立成章。非常独立的故事。但你读的时候,你发现,这独立的故事、章节、书卷之间,相互关照和联系。5 R9 D- ?1 d; [. i T$ a' s, x0 X
今天,作为基督徒,相信圣经是圣灵写的。你不惊讶,圣灵只有一位,当然很合一。所以,分析圣经的文体,就是一个可以向无神论者讲述的神迹。读圣经,要仔细读,藉着启导本、研读本等,了解每一卷前面介绍作者的情况。你就能看出圣经每一卷的分布性和配合性,你就会惊叹!
5 U; x7 L+ K% p: _% m" J 我在学希腊文的时候,我们有希腊文阅读课。记得最清楚的是,细读《罗马书》和《彼得前书》就太不一样了。你会看到一个渔夫的写作和一个哲学家的写作之不同与配搭。《罗马书》中,保罗在写作的时候,一章、甚至一章半,就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罗马书》的希腊文的语法分析,因为逻辑关系都非常清楚。就一句话,主谓宾很短,全部是从句。语法分析一出来,查经、讲道就不会望文生义了。其实,释经学很大一部分就是语文,是文学的基本功。从语言的角度来读,就不是一句句分割的“律法”,而是完整的陈述,让我们更贴近神的心意。
8 n: W8 f5 K ]* U3 x 到《彼得前书》呢?就不同了。彼得写书信,有的时候,是他讲,由别人来写的,文字应该比他本人强些,但你还是能看出那份语言的朴素,渔夫的特点。就很像我们写英语,单句比较多,较少用从句。7 K/ F- Z* Q8 |. y# _2 Z- c# n
你看神多么奇妙!他可以让保罗用哲学性的语言来呈现严谨结构的《罗马书》,其实也是新教教义集中的一卷书;又用《彼得前书》来写我们教会中的生活和体验。神用诗歌来写《雅歌》,写神与人的情感关系,用政论性的文体来辨述,用智慧型的文体来讲《箴言》。
! C0 t( c$ I3 z) y) W% L 圣经的丰富性,也是用了每一个作者的不同。就看小先知书和大先知书。要先读读作者,和他当时代的情况,然后读他的书。就会发现作者本人的丰富情感、个人色彩也都在里面,并不是一个机器人般记录者。所以,我们就不要把它当做经书在那背,而要去体会,他在写的时候的感受:《耶利米哀歌》的痛心疾首,《以赛亚书》的高瞻远瞩,每一个人都不一样。
: N% ]( \9 c' R4 u) g" g5 W' Y 在这不一样中,就看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神手中的一个器皿,神都可以藉着你发声,就像交响乐团。我去看交响乐,有一次坐在乐队背后,看乐队看得很清楚。正常应该是指挥家背对大家,我坐的是面对指挥家,因为那个票特别便宜。这是一个很好的交响乐团。我就发现那个鼓手,我觉得他太痛苦啦!整个乐章他没有几次机会,但他一直在不停地伏在各个鼓上听啊、调啊。我想你调半天就“吭”的一下,然后又听啊、调啊,然后又只是“咚”的一下,他再趴在上面调,很细致地调。我就问我旁边一个特别懂交响乐的。我说:“你看这人忙活的,忙活半天就来一下。”他说他那一下非常关键,整个演奏出不出彩就看他了。而且,那一下,鼓面的松紧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规定的。
, s, Z+ w0 O5 ]9 F 所以,你看,神可能使用你就那一下,但那一下你要预备很多。这个就是圣经给我们的启示。神用不同的人吹出不同的声音,形成他的交响乐。
6 Q3 m% U5 b; L& N/ B7 W$ h& w5 ~9 r 欣赏圣经的文学形式还可以从字根看。圣经里面的字根,它不但是字,我们也可以串珠。我们试着拿本哲学家的书,一个人写的,你给他一串珠,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上就是说,那些字汇的定义有问题,词的命名有问题。圣经这本书,不谈命名,不谈哲学,杂七杂八,从渔夫到什么人都写,然后,跨时那么长时间,上千年,却可以用词根、用词来查,而且它里面很美的地方,你有没有看见它重现的主题是谁呢?——耶稣。
( c8 Y: q8 Y, r4 q/ S H0 h+ `" i 整本圣经重现这一个主题,却不觉得枯燥。耶稣讲来讲去就那几段,他的生、他的死、他的复活和升天。整个一大本讲他,但却从方方面面讲耶稣基督,用各种文体形式。4 y2 y: c; H1 C6 r; d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圣经,不是把属灵四原则一抄,当福音单张。而是从方方面面,从人的渴望,从旧约里面的盼望,人的失败,人的各种情况,在律法下人的各种行为,在律法下挣扎却不能自救,因为不能自救,所以盼望弥赛亚等来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