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驳斥几个大国衰落论常见的问题( R6 x- O6 k5 d5 _4 b
# ]2 S: r& E s5 y1 s8 p' V其一,债务问题
2 u9 A" O* D8 K& i& n! V
, z# f. u4 R) W6 u; Y: _: W- [# {中国经济的债务问题被一些阴谋论者无限放大,远一点的有著名的狼教授就曾经放言,中国每个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都超过希腊;中国的债务危机一旦爆发,整个经济都会崩溃。近一点的比较时髦的就是“明斯基时刻”,包括周小川就曾经说过,中国要防止“明斯基时刻”。这个观点立刻被广泛传诵,好像中国的债务出了了不得的问题。
& U- ]4 R/ E& t5 h4 I1 [ W
2 r9 G3 U* h) p这里简单的普及一下常识。6 {9 C- P% R/ r9 v) G, j; g
4 i$ ^: w- j# H一个经济体的债务分为政府、企业、居民三类。中国债务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企业与政府(这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谁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企业通过负债来筹集资金)。中国是社会主义体制,政府是整个经济信用体系中最后一环,如果政府债务没问题就基本可以认为整个经济体的债务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政府的负债情况。" c( u& {$ w& V; e* O+ ?) L
, ^ o0 ^2 C: Y" f, `, B
2017年8月24日,社科院发布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2017》,报告显示,到2015年,中国政府总资产超过125万亿,中国政府总负债约70万亿(含社保基金未来的缺口),两者相加,中国政府净资产在50万亿以上。特别强调一下,这个数据已经包括了中国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负债。2 d# ?' K, |( Q) p
/ T( S3 h( p W R' Z: J/ P
2015年中国政府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5万亿,如果加上国有企业收入,这个数字要超过30万亿。
7 Q2 |& V$ v |) q, Y0 h, }/ U" W& J0 [
那么,一个拥有125万亿资产,负债70万亿,净资产在50万亿以上;每年光是政府财政收入都有15万亿,同时财政收入还保持2位数增长的政府——你们觉得债务是一个多大的问题?
) Y5 N' d! D+ H' [5 I; d9 |- F( `$ u/ E2 M4 q
中国政府的债务不仅现在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未来更不是一个问题。
$ Q/ a7 I1 I1 l; c3 J& R% }' L. Q$ q9 Z# o; b
有研究机构对120个国家从1980年——2015年时间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55%——60%,企业与家庭的债务增长出现拐点;城市化率超过60%以上,政府的债务增长也出现拐点(这个观点很好理解,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公XX品的供给增长开始放缓)。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大概是57%左右,每年增加1.2%,大致在2020年就可以超过60%,届时,中国政府、企业、家庭的债务增长均会出现拐点。/ Z7 J2 K3 z2 d. s
: R3 y% X2 O0 X1 r( Y( {3 M7 U中国债务现在不是问题,2020年后也不是问题,那么2018——2020年这3年呢?呃,这三年恰恰在搞供给侧改革——去杠杆,降债务,防范金融风险正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目的就是让中国经济结构更良性更健康。虽然现在有一个中美贸易战的变数,可能让外部环境恶化,但是中国敢于在3月宣布扩大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没有对金融领域风险掌握的底气,是不可能做出这个决定的。
) S( l5 s2 t! f# `- {6 s" |4 x H* {1 a5 T" C
西方国家过去十几年一直拼命唱衰中国(比如,中国崩溃论的书籍在日本是最畅销的题材),2017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步调一致地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好像中国真出了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当时公知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出动,互联网上大国衰落论谣言满天飞……6 G" n& ~8 p$ e, L+ s7 U5 [
# I3 t8 U* w, p" l& Z然后,财政部出来打脸了。4 s; S7 X$ V( @$ Y' _2 y
, l" R+ {) S7 ?+ Z
2017年8月,财政部宣布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利率只比美国国债稍微高了25个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惯例,任何国家发行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都要先通过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给一个信用评级,然后才会有金融机构买单。这次,中国偏偏不要这三大评级机构评级直接销售——消息一出,准备看笑话的公知们瞠目结舌,没有国际评级机构评级地方中国债券居然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蜂拥而至,1个小时内认购金额就超过100亿美元,1天内超过200亿美元,最后达到220亿美元认购。嗯,11:1的比例。完全是疯抢的节奏。4 w: e/ B! p1 B# }* M* X# O
, s6 _4 d* w8 R4 w, S对比一下,是不是觉得中国债务危机什么的衰落论非常可笑。中国现在根本不是什么债务危机问题,也不是什么三大评级机构认为的主权信用下降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差钱!只要中国政府愿意举债,国际市场上有无数机构愿意买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