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20)  鸡蛋( 0)
|
单反相机的CCD/CMOS除尘方法大全(ZT)6 b' |% j9 G' t' A2 X/ b; X
9 u% m: Z1 |! H# j: ^* j
关于CCD除尘的若干问题 众所周知,数码相机的图象传感器对于空气中的灰尘非常敏感,灰尘很容易落在传感器表面,当我们进行拍摄时,CCD表面沾上的灰尘就会在图象上留下暗斑。用较小光圈(一般小于F16)拍摄的时候或用长焦距镜进行缩小拍摄时,暗斑就尢为明显。相信“DSLR”的影友都经历过传感器染尘后令照片出现黑点的烦恼。因此除了每张照片都用软件后期处理外,最根本的方法便是清洁相机的CCD。而目前清洁CCD的工具和方法五花八门,各有利弊。故而CCD的清洁成了厂商和影友棘手的问题。
. Z3 l5 \+ ?- ^/ v
7 w8 Q" b2 @4 H$ G* s# p7 |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CCD灰尘的形成等问题:
& q2 B* `# y4 J) |- Y: ^1、 灰尘如何进入到CCD表面的?就一般情况而言,一部全新的相机在放置环境合适的情况下CCD/CMOS表面是相对洁净的。但是相机使用一段时间后CCD/CMOS表面就会沾染灰尘。所有CCD/CMOS表面的灰尘是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更换镜头时)或在放置环境差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然,无论怎么小心使用,CCD/CMOS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沾染灰尘,只是迟早的问题,因而CCD/CMOS除尘问题就更加显得迫切和重要。 经过分析,CCD/CMOS产生灰尘的过程大致如下: 5 l( q: m$ `9 H! I$ Y8 `+ W) |. l
a.空气中的灰尘 7 ~' C2 f! V9 z1 v5 h& E8 d+ T% `5 _
b.相机腔内的灰尘或毛绒,油污
8 u9 J' ^# L% F. i# yc.镜头接环上附着的灰尘 " z/ T- Q4 _+ P" H% k
d. 空气中的潮气在温差的作用下 机身与镜头的缝隙 相机腔 更换镜头 反光板快速上翻 快门释放 形成水珠 相机腔内空气被扰动 凝固 水迹或霉点吸附在CCD/CMOS表面 灰尘飞动 帘幕式快门打开 灰尘吸附到CCD/CMOS表面
! g( z! M0 |. N% ^* f% @ E
5 c/ |- ?; J6 g& N1 I; H( ]5 j* N2.CCD/CMOS表面灰尘的种类:浮尘 干性 靠静电吸附在CCD/CMOS表面带附着力 4 O% U+ r* `7 G) l2 j& n; l% w: ?
a.颗粒状的微尘 湿性自带黏结力直接粘附在CCD/CMOS表面。
& G, w, V9 b3 |' C6 cb.毛丝状灰尘 同上表 中性水迹 c.水迹状灰尘带油性或其他化学成分的水迹 霉点
8 s+ D- S1 m% u. E$ Z
9 ]8 X X4 _5 G; P3.灰尘在CCD/CMOS表面的分布状况: 一般情况下,灰尘均是以点状、线状或水迹状分布于CCD/CMOS表面某个或若干个位置上。正常使用或存放环境合适的情况下,灰尘一般不会超过十个点。通常以点状的灰尘为最多,并且不论干性、湿性都会有一定的附着力和黏结力。 ; I% H: Z; w6 w
% k% A Y4 q, D' [
4.目前主要的除尘方法:
4 f8 L, s, g8 s B: u2 qA. 吸尘法:通常采用涡轮式或活塞式的吸尘泵。产生吸力通过一条硬或软的导管,依靠泵的吸力吸除CCD/CMOS表面的灰尘。就如同吸尘器的原理一样。这种方法可以不直接接触CCD/CMOS表面对于干性浮尘有一定的作用。而对有附着力和黏结力的灰尘、水迹、油迹、霉点则无能为力。 , u5 |4 Y- D/ ]6 K! \8 t$ Z4 G
B. 沾的方法,一般采用橡胶棒(俗称果冻),或粘性较低的胶纸等来粘CCD/CMOS表面上的灰尘。这种方法操作虽然方便,但实际效果不好。粘尘时可能会留下方框痕迹。使用不当时会出现残胶,而一旦胶残留在CCD/CMOS表面,清洁难度会更大。重复清洁容易二次污染,如果粘力过大则会粘掉低通滤镜上的镀膜层。
0 ]4 f+ w0 y& f- {% IC. 一次性清洁棒:一般采用质地柔软超细纤维材料,沾上清洁溶液,固定在清洁棒上,采用无尘包装。一般按CCD的宽度分不同规格。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正常使用下不会损伤CCD/CMOS。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湿棒过后,会在CCD/CMOS表面留下横道线状痕迹。CCD/CMOS表面的灰尘只是点状或条状分布于CCD某个或若干个位置。无尘处根本不需要清洁。使用不当,特别是来回的擦拭会越弄越脏。其必须清洁 一次换一支。而且对于油性灰尘,由于清洁容易不能溶解油性灰尘,而无法达到清洁效果。 * f$ v# F7 d n
D. 清洁刷:一般采用具有静电附着力的柔软刷毛,清洁CCD/CMOS表面的灰尘。使灰尘吸附在刷毛上。这种方法对于浮尘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有黏结力的灰尘,水迹、霉点无作用。 - w5 P- b5 n. x" y3 t# j1 i1 O2 p6 I
E. 相机自带的防尘系统,一般采用超声波震动传感器来达到除尘的目的,效果如何,见仁见智。
9 M) F& `8 d$ \3 a5 f* h8 Z% tF. 压缩空气:依靠装在容器中的压缩气体吹去CCD/CMOS表面的灰尘,这种方法同样无法清除带粘结力的灰尘、水迹、霉点等。 ( ?$ X `: `3 ^3 h. A! M d
G. 维修站清洁。维修人员一般均采用尖咀夹子,包上柔软的镜头纸,再沾上少许带挥发性的清洁溶液(多为纯度较高的酒精)。针对灰尘分布的位置点状清洁。轻轻点擦一次就换一张镜头纸。如遇油性顽尘则会用稀湿的中性清洁溶液清洁。然后再采用带挥发性溶液清洁一次。综合以上各种清洁方法,这是效果最好的清洁方法。然后对于大多数的影友而言。在操作方法上,比如在夹子头上包裹镜头纸,选择镜头纸,及操作力度以及手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心有余悸不敢自己动手操作。
I+ S" E- M: t9 H6 X" a# a
/ H3 v4 c" \. x& x5.自行操作担心的问题。由于相机的传感器十分娇贵,影友自己动手清洁CCD心存恐惧。 主要表现在: 4 a: ?+ S) M5 s5 U# `# D
a. 怕刮伤CCD/CMOS + K* }1 J) L$ c
b. 怕损坏快门叶片
t" {7 I- g, `3 W1 u$ g9 Ic. 怕清洁不干净,越弄越脏 : \4 e8 ^2 E# L% T3 Q1 b8 T: ]
d. 不懂操作
J" i# I/ U2 d4 o7 g0 O, ^- \/ k: L+ I: X. \7 T! u
6,关于CCD/CMOS清洁的几个误区 3 e- i/ h5 K, s3 T
a. CCD/CMOS的清洁并不象想象那么难。只要选择的工具材料合适,操作方法得当,是可以完全自己动手清洁的。 - q4 b# _8 c2 z% ]3 v0 e
b. CCD/CMOS的清洁只须针对点状,条状的灰尘分布的特定位置,点对点清洁,就象维修人员一样根据灰尘特定的位置清洁。而没有灰尘部分根本用不着清洁,否则越弄越脏。
. e9 S' T9 z- H P, c" c! L" S% N; e% gc. 对于带附着力、黏结力的灰尘,水迹,油迹或霉点。只有采用接触式的方式才能清洁干净。而所有接触式的清洁方式必须是一次性的,不能来回擦拭,就如专业维修人员一样,夹子夹的镜头纸沾上少许清洁溶液后,只轻擦一次就换一张镜头纸。
9 ]+ _: j/ Q4 O1 i5 z" S; F( N: dd. 对于CCD/CMOS表面的灰尘,不能用力来回擦拭。只能轻轻地从同一方向。对特定位置的灰尘轻拭一次或利用微湿(要干不干的效果最好)的镜头纸或其它柔软的微湿清洁材料粘起灰尘,而且必须一次换一张纸,以免二次污染。
3 u; g4 C3 d* n2 O+ J8 t0 {7 ]. r2 {
CCD娇贵!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量力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