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1|回复: 0

愿赋居士给白莲的信

[复制链接]
鲜花(85) 鸡蛋(0)
发表于 2009-5-1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白莲:+ s* m" s5 Y8 c1 r2 \
南无阿弥陀佛' x6 K6 ?) _, A) D; o5 T. |! V8 D
  看了您近日来信,有莲友表示“领受了佛给的信心之后,真的什么也不用做了吗?”还有莲友指责你“莫误导”。
& G2 e8 u, J1 w  再看到今天的来信中,有莲友说“只是念佛无需以祈求的心来念,正如我们叫妈妈,不是求妈妈,因为不求妈妈,妈妈自会为我们安排一切”“优秀的大学生因为努力学习反而退步到解不出小学生的题”“我们在为她悲伤的同时,阿弥陀佛却在为她鼓掌、喝彩、高兴……”
0 c  X& E  d' p" h$ d  很显然,大家都同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领解与心情呢?原因出在哪里?还有,这两种念佛,孰谁与佛与名号较亲昵、亲挚、亲爱呢?建立了亲情呢?请深心、深心、深心,细腻、细腻、细腻去体会吟味吧!) M- N! `* z8 J! `
  料必,都能同意后者较前者,与佛与名号较亲昵亲挚亲爱,并建立了亲情。- U& W: O( U/ q3 C& j5 j. [
  既然如此,然则,如果有人都担心您中了邪,想大哭一场,那么此人岂不自思很矛盾吗?您与佛与名号亲昵亲挚亲爱,建立了亲情,如果此人做不到,能反而担心您中了邪吗?
) q1 L0 v: `1 O% F5 X- |1 j+ O  我常比喻:一个四、五十岁的子女,恭恭敬敬地站在父母亲的旁边。另有赤心真情的小娃娃,双手抱著父母亲的脖子,双脚勾住父母的腰,窝眤在父母的怀抱里。请能体会体会这两者与父母亲爱精诚所表现的不同。
1 j; S5 b9 f! k  k. z: v  自己曾深心仔细思维“我念佛是为着什么”吗?
/ V; P& H3 P0 N6 E/ r7 h  “为着了脱生死轮回的极苦,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
0 a( {5 G1 y+ P/ K$ D' D) R: y  然则,谁曾告诉过自己?以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大慈大悲本愿力宏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在十劫前阿弥陀佛成佛的同时刹那,自己已蒙救度,得能往生净土矣!!!而这个救度如今十劫以来从未收回,永远有效!!!佛将这个救度纳入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内,无条件地送给自己(及一切众生)送入到自己的心坎里,甚至求我念佛赶快回到极乐家乡。我之所以能念佛,是佛不断的呼唤的。  J+ @0 K* n+ |  P
  虽然对一切众生的救度是“完成式”,但众生领受名号的救度,却会有各自因缘机会的不同,所以八万四千法门者,八万四千方式念佛,八万四千方式往生。就算此生中,只堪看到或听到一次名号,那也是一种领受,即得往生的。这就是“乃至一念”的意义,由英译梵文,“乃至”是指“only”“even if”,甚至只有“一念”(约万分之一秒)的极速救度。
3 }$ a% s  F5 o3 @3 k  了知于此,如果对念佛是在求自己能往生极乐净土,岂不是对慈父弥陀的救度太见外了吗?再说,佛成就了极乐世界,却要我们在此担心害怕忧伤悲苦,惶恐念佛不够修善不够,求能往生极乐净土,岂不很不对称吗?不合逻辑吗?我们在此能快乐的念佛往生极乐,那才是佛的本意。如此,对往生无后顾之忧,那我们的生活,就如您所说“在报谢佛恩的世界里,要拼命地干,努力地干才行”,是的!要竭力敦厚伦常,服务社会。$ n/ d- y" \  r# C/ d
  有人说“一旦获得信心,当下即时获得决定往生的身份”。由于其人不能明白“信心于什么?”把信心视为名号之外另有一个“信心”,必须去“获得”;以致于造成很多人都在找“信心”,希望去“获得”。实在是误人不浅!其人恐未读过《佛说阿弥陀根本秘密神咒经》,世尊说“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X6 R5 l  i* w/ G
  以世尊金口所说,用尽了一切最殊胜的形容词来说明阿弥陀佛名号,难道名号还有欠缺?欠缺了我的信愿行,我的信心吗?还要我去“获得信心”吗?难道不能使我一生当中,即使只堪看到或听到一次名号,即得往生吗?5 ]$ s( q  }2 {! D
  这位莲友说“领受了佛给的信心以后……”,希望读了本文之后,能体会“信心”,并不是名号之外,另有一个“信心”是佛给的,而我们去领受!!!名号本具不可思议无上功德之利,已包含了我们的信愿行,当然包括了我们的信心。念佛即是领受救度,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 a! r# O5 h2 [+ O, D% {( v  您在2009.5.11来信中说得好!念佛日久,熏陶日甚,会觉得自己与佛的距离越近,心中自然产生难以言说的安详、和平与喜悦,悲心雀跃心自然增长,渐渐改变气质。4 k! Q* I  H& Z% C: k* y( N2 i
  是的!《无量寿经》流通文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念佛、念佛,是与佛思思念念的。正如您三岁的女儿julia在母亲节,和同学们各自以最纯真的笔描出心中的妈咪。您看了julia所画,尽管是荒腔走版,您高兴的把她拥抱在怀里。母女的感情本就是日夜熏陶的。了知佛对自己的疼爱,了知本愿名号与自己的关系与救度,熏陶既久,会当念忽空,了无一物,此心此身忽焉与名号真如体相契投入。然后知“原来不是我念佛,而是佛念我”,感恩念佛的感性,油然涌出!投入佛的怀抱中。; ]) A7 O: y, V- S8 ]9 p& J1 V6 M
  有言“家乡人说家乡话”那份亲昵亲挚亲爱,外乡人总是目瞪口呆。哈!还会担心中了邪,哭得不可开交呢!但当同饮一杯水时,那份欢喜踊跃的滋味才能体会了。
3 s! U! |8 _8 i7 v8 Q7 H  指责您“莫误导”的莲友,言重了!
# ]( l+ B$ j2 r2 ?* N& X* f                     李胜雄  合十敬上8 o5 p5 l& S7 p8 {: o4 P) R2 B
                     2009.5.12  19:10- x$ I* l( k4 H" g
& G. o4 _  W8 x: R- ]6 N7 q
http://yuanfujushi.blog.163.com/台湾恩师愿赋居士博克
4 `/ X/ P8 I! v' ?6 Z0 s' W0 Thttp://club.fjdh.com/10275/觉之路  大白莲花博克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 17:41 , Processed in 0.0771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