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0 V9 a7 r5 t4 n( h! ?; \6 m& Y / d \/ I( H+ I' F6 M0 A 分析认为,影响油价的四大因素都转换为利多并发生共振,导致油价迎来火红五月。 * V# @$ R0 \& ~( O
; m; A3 I# k1 o3 l' x, f
首先是货币因素。美元指数已经从3月4日的89.62下跌到5月29日的79.18,下跌幅度达12%。自3月18日开始,美国实行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可能引发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下,美元受到持续抛售,而商品重新走强。更为严重的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市场预期一旦经济复苏,严重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因此纷纷买入资源类大宗商品,而原油则是龙头,因此涨幅最大。 " ^) V) d8 E6 T* d% S : t# j8 ~+ d( { } 其次是美国政府对油价的“调控”。在国际原油市场上,能够操控油价的“庄家”不是欧佩克、俄罗斯,也不是超级石油公司,而是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部通过增加或暂停甚至减少美国战略原油储备的声明向市场发出信号,以达到其调控油价的目的。美国战略原油储备变化对原油价格具有较长期的影响。 6 a! D, T- `$ y/ t
7 t3 r: o: o1 m t1 ^- T8 B
: O) x( l) R1 ~1 {6 H+ K: b
( Y o( c( r3 I4 G! x: A2 L' P 近四年来,美国进行过四次战略原油储备调整,都对油价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两次暂停战略原油储备都导致油价大跌:如2006年5月,美国暂停战略原油储备,结果2006年7月14日油价从78.4美元开始大幅回落至58.6美元,而2008年5月美国再次暂停增加战略原油储备,2008年7月14日后油价出现暴跌。 ) O) t) |! M r4 @* x. t8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