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9|回复: 3

金陵刻经处

[复制链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0-3-27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金陵刻经处在南京闹市区淮海路与延龄巷交界处,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35号。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 s& U7 X, I  k* c8 v' ?
* z+ V6 }; G# F% C; x. T
金 陵刻经处是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先生一手创办起来的。杨仁山,名文会,祖籍安徽石埭(今石台县)。他自幼颖悟,淡泊功名,早年立志习孔、孟、老、庄诸子之 业,并学天文、舆地、历算、音韵等。他还精通多国语言,早年曾以参赞身份,随外交家曾纪泽出使欧洲各国。因此在他的身上,既体现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 底,也洋溢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精神。晚清著名学者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都同他有密切的交往。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的《仁学》,就是在杨仁山南京 的寓所里写成的。
" a4 b, N/ j2 i  _! \0 v. p& s& R/ ^3 l! u# R: e
杨仁山27岁那年,因感染时疫,始真正接触佛法。此前曾有一老尼授他一册《金刚经》,但怀归展读,卒难获解。病愈后,他检读《大乘起信论》,爱不释手,竟连读五遍,遂窥得其奥旨,并对佛教产生信仰,从此广求佛经,研究佛学,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1 q3 n8 e- ~3 t2 V
& K/ }: H' u! v同 治五年(1866年),杨仁山移居南京,参与咸丰兵火后的城市建设工作。当时江南久历兵燹,加之太平天国的狭隘宗教政策,使佛教典籍损毁殆尽.甚至连最普 通的《无量寿经》和《十六观经》也难以觅得。这使他深感只有佛典广为流通,方能弘扬佛法,普济众生,遂与志同道合者十余人募捐集资,创办了金陵经书处 (即金陵刻经处前身),经营刻经事业。; x8 O- \8 k, i, g9 z
' R3 h/ I; ?) O: ?* C
刻经处草创时期,设写手1人,刻手7人,主僧1人,香火2人。发起人中,以曾创扬州砖桥“江北刻经 处”的江都郑学川赞助最力,而杨仁山“乃就金陵差次,擘画刻经。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校勘佛经而外,或诵经念佛,或静坐作观,往往至漏尽就寝”。 金陵刻经处初设于北极阁,继迁至杨仁山位于常府街的家中,后又转迁至花牌楼(今太平路)一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仁山又把在延龄巷的住宅60 多间并宅基地6亩多无偿捐给刻经处,作为永久刻印经像、收藏经版、流通佛经的庄严场所,为弘扬佛法、推动佛教事业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 H( Z' i4 v) j: w% x' D5 X; f" `
金 陵刻经处正式成立后,杨仁山对各类佛教典籍更是热心搜求,并先后从日本和朝鲜等国寻回了《中论疏》、《百论疏》、《唯识述记》、《因明论疏》、《华严三昧 章》等约300种国内早已散佚的隋唐佛教著述,加以刻印流布,使得三论宗、慈恩宗、华严宗等佛教宗派教义复明,俾便后人研讨。在杨仁山的精心策划下,金陵 刻经处还先后刊刻了《大藏辑要》,选佛典465种,计3300卷,另印刷佛像lO万余张。鲁迅先生在为其母祝寿时也曾在这里捐资刻印过《百喻经》。* O* |5 n, @' y2 Y) Z
9 J" Q; ^# N6 T! k7 r
出 于弘扬佛法的考虑,杨仁山还为金陵刻经处规定了“三不刻”例,即: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他曾说:“鄙人志愿,亟望金陵刻经处刻成全 藏,务使校对刷印,均极精审,庶不致贻误学者。至他处所刻未精之本,听其自行流通,本处概不与之合并成书。”这固然是杨仁山立身做人的正直与研究学问严谨 的体现,也是金陵刻经处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由于金陵刻经处刊印流通的经书有不少是我国古代失传的佛典,加之刻版采用了经文与注疏会合的方式,且划分段 落,添加句读,并经严格校勘,各方信士皆誉其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与别处寺院直接从《明藏》、《龙藏》翻刻者相比,真有霄壤之别。% B; e* D: H7 x' {" d! j1 q2 @

3 m2 ]* I' `$ Y+ M: s此 外,佛像版雕工精湛也是金陵刻经处的一大特点。金陵刻经处现藏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慈悲观音像》、《灵山法会》等18种佛像雕版。均是杨仁山 于同治、光绪年间参照《造像量度经》等资料,延请南京著名刻工潘文法、甘国有、姜文卿精心刻制完成的。尤其是由群像构成的《灵山法会》,人物形象多达 97人,画面几无虚隙,但却层次分明,章法严整,人物神情各不相同。艺术价值甚高,堪称我国佛像版之绝品。
9 G; k( K: G9 o. _- u# h, k/ z# w
; i( [; I* d; f  k/ N) w( {$ Y* V杨仁山逝世后归葬于刻经处的庭 院中,并建塔纪念。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时,金陵刻经处之经版、房舍损毁殊甚。1952年上海佛教协会成立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赵朴初任主任委员,推徐平 轩主持恢复工作。同年吕徵结束四川江津支那内学院来南京,把内学院收藏的佛教文物、资料、经版等一并交刻经处。并首次刻补齐全印行《玄奘法师译撰全集》共 76种,1347卷。1973年周恩来总理下达保护恢复金陵刻经处的指示。1980年刻经处得到完全恢复。1981年恢复刻印流通业务,深受国内外佛教界 的赞赏。
5 n3 ]5 W" e8 Y' J) ?+ [  m
7 j2 y2 p4 ]' b8 \8 c# j7 @+ ^金陵刻经处本为杨仁山自建私宅。占地面积11667平方米,房屋132间,有砖刻“金陵刻经处”门额,主要建筑有深柳堂、祗洹精舍、经版楼、杨仁山居士墓塔等。
* @: c, G" a3 U+ |! T: [% W9 Q
$ J+ T, p/ q: t0 @深柳堂,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小瓦屋面,进深9檩8米,高6米。堂正中悬杨仁山画像和赵朴初题写的“深柳堂”匾额。
. L' Y6 F) w6 X8 k& z) Q+ k9 Z) U) u- W5 @. r6 u& U
经版处,原为平房,现已改建为两层楼房。门上悬赵朴初题<<经版楼>>匾额,内藏经版 125318片。
8 ^* Y. l% D, D( }; D5 Y$ y: Q6 Z' N: o8 G% Z- W9 d/ n
墓塔,建于1928年,为六角形喇嘛塔,高8.88米,上刻“杨仁山居士之塔”。塔置于花窗围墙的塔院之中。塔院占地面积165平方米。
老柳教车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10-3-2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功德无量!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3-3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31 04:47 , Processed in 1.63079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