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正如“三位一體”的教義,基督耶穌的一個位格和神人二性聯合的奧秘也一樣被許多人視為謬論。在早期教會中,持謬論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6 D* l$ k1 C5 B( F2 T
: [0 K5 F3 b; V" W
* I3 e' E! J4 Q$ E1 dA.諾斯底主義(或神哲主義 Gnosticism):9 `1 Z; }# R9 b$ Q7 s0 S) O
# }/ V- ?2 k) Y! `
8 @; G9 U7 r8 z$ ?& n$ f( U( J0 }7 W
A) Y7 Z4 E6 f7 V/ A此派發軔於一世紀,風行於二世紀。在他們的信仰裡有強烈的二元論,主張有一位至高純靈超越的上帝和一位並不認識這最高上帝但創造了物質世界的神,就是造物主(Demiurge 這位神是舊約中的耶和華的歪曲形象)。
' ^) }5 v: j: O% Q6 }+ M: C& q6 u. D9 t
$ p$ G1 v* @; N, ^ N) E) H8 M; E& s" m: k' w
物質的世界是這一位低等的,很可能是惡神所造,因此,所有的物質都是邪惡的。然而在物質世界仍可以找到靈界的餘種,也就是人的靈魂,是高級的、純潔的世界所產生出來的火花。這些靈魂只有靠著善神的救工才能得拯救,並脫出物體。這位善神的救法,就是從眾光的國度中差遣一位使者來到黑暗的世界。他們認為基督就是這位使者。
# V+ e3 L& c7 p8 D* a; c# h6 S7 b9 U3 t& I5 ]9 I* K$ u0 y$ E
% P2 x# T' F; H% T% g& b' m
7 Z ~$ |& }7 P+ {; u4 w- n對於基督,他們有許多看法:有時他被視為一位屬天的存有,在世出現時,只是看去像人,並沒有實質的形體(幻影派的說法)﹔有時又被視為一位屬世的人,卻暫時有更高的權柄或靈體在他裡面,如克林妥(Cerinthus)在小亞細亞所傳講:他說耶穌是個普通人,但“基督”像鴿子降臨在他身上。因基督是不能受人間痛苦的,他在被釘十字架前離開了耶穌。(愛任紐 Irenaeus 在《駁異端》講過一段軼事:使徒約翰某次在以弗所赴浴,一聽說克林妥也在那裡,未待洗澡就衝出來喊著說:我們快逃吧,免得澡堂倒塌,因為真理的敵人克林妥在裡面!)
" R( X: k g% h; s+ G6 Y0 V9 B6 Z1 T7 r! Z* B/ Y5 F/ i, l" a2 b
主後三、四世紀,亞歷山大之長老亞流(Arius 256-336)成為這派之首。他否認耶穌是上帝,聲稱上帝只有一位,耶穌就不可能是具有神性的聖子,而只是為上帝所造的一位次等的神。他的本性,與上帝的本性相仿,但並不相同﹔他的地位雖較一般凡人為高,但仍是隸屬上帝之下(又稱隸屬論)。
6 [7 I) V9 @. Q& O. i3 V; X; g9 C# `
+ I4 y0 }4 [& ^ Y% E6 D
: Y: I/ F+ w. _" C6 g8 o' @, `) W( H' c# z: T
主後325年,在亞他那修(Athanasius)的大力駁斥亞流派底下,尼西亞大公會議(Council of Nicea)把亞流派學說定為異端﹔後經381年的康士坦丁堡會議修正(駁斥老底嘉主教亞波裡拿流 Apollinaris 的異端。他認為上帝的靈取代耶穌的屬靈部分,耶穌的身體則屬於人性,因此耶穌不是一個完全的人),成為基督教會正式的信經。9 r9 r1 b% s \ W/ p9 k2 e) g
9 W8 f8 D8 p$ O. d) L
; a8 t+ Z3 ^. I- x, _' F1 i- \7 W1 Z1 d( Z+ j s# W. p( ?
此信經指出:“…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借著他造的﹔他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為肉身,而為人…”
( b- X; S& p& K1 e5 `5 u L4 m. |
" m9 k# U& m& X1 d# ^0 \+ w) Y/ l$ T- T+ ~( `
B.撒伯流主義(Sabellianism)或形態論(Modalism):, e$ b( {. E) h; Z3 e' O3 @9 `
+ B! s) T+ V& {- v. g
# x4 ^! D& m7 Q0 B* W# d( W0 y- h9 X/ }
4 c4 H( O# ^7 q/ N# s: X
此派以撒伯流(Sabellius,約主後200年)為首。他們相信上帝只有一位,但並不否認耶穌的神性。他們認為,這位獨一無二的上帝,在歷史的過程中,在三個不同的時期內,以父、子、聖靈三種不同的姿態向人顯現。在人看來,上帝似乎是有三位,實際上卻只是上帝顯現的形態不同而已。他們聲稱,在舊約時代,上帝以聖父的形態向人顯示﹔當基督在世的期間,上帝以聖子的形態顯現於世﹔最後,當基督升天之後,五旬節開始時起,上帝以聖靈的形態顯露於世。$ |2 O w1 ]# U' C( y! d$ g- J4 `6 E
# ?5 n7 v/ D, D6 C! H1 U8 v8 ]這種學說受到亞他那修(Athanasius 296-373)和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的駁斥。他們一方面反對亞流派的隸屬論,堅稱聖子和聖靈乃是與聖父在本性上完全同等﹔另一方面反對撒伯流派的形態論,堅稱三位有其同時並永遠的存在。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清楚表明了他們三位一體上帝的信仰:“。。我等敬拜一體三位,而三位一體之上帝。其位不紊,其體不分。父一位,子一位,聖靈亦一位。然而父子聖靈同一神性,同一榮耀,亦同一永恆之尊嚴。。如是,父是上帝,子是上帝,聖靈亦是上帝。然而,非三上帝,乃一上帝。。。父非由誰作成:既非受造,亦非受生。子獨由於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為受生。聖靈由於父與子:既非作成,亦非受造,亦非受生﹔而為發出…且此三位無分先後,無別尊卑。三位乃均永恆,而同等…”
. r* \3 ` Z7 k' O( @" B
8 T( y0 G! G% o& I; c% s- x8 oC.雙重位格論:' e2 m( n: r. n5 b/ a9 T
) e5 N+ O1 W( J: w1 ^ $ ?4 ?. L/ k2 I
, D# J- _: c8 v8 C* B+ z
這種論說起自康士坦丁堡的主教涅士多留(Nestorius 386-451)。耶穌的真神性與真人性他都接受,只是他把兩性作為道義上的“連接”或意志上的合並,而不是一種基本上的“結合”。雖然他從來沒有把基督分為“兩個兒子”:上帝之子與馬利亞之子,他拒絕把耶穌這個人的人的行為與所受苦難歸給基督的神性。他反對把馬利亞稱為“上帝之母”,因為那樣做等於宣稱神性可以由一個女人產生,或者說上帝可以只是兩三個月大的嬰兒。
* r7 Y( O0 v8 g0 B
1 b; v; O& T# n. c. m2 T8 D3 A
# j9 j) `5 d7 R5 p1 i% w
( @) @3 y% l' S; _: t/ U涅斯多留以令人敬佩的現實觀念將基督的神性與人性清楚區分,但他未能把二性約化為福音中顯然不能區分的獨一耶穌基督。對他來說,兩性也是兩個位格,基督這人並不是上帝,乃是神性的持有者(theophoros),而基督被崇拜,不是因為他是上帝,乃是因為上帝在他裡面。所以,耶穌具有兩重性格,他也必定具有兩重位格,在耶穌身上,兩種生命同時存在,並肩而行。
/ t# a5 Z! P$ x5 K6 c% l1 z8 {; A0 n
! T0 ~9 p r! \, R' e& o5 K
8 D. l8 Z- l a; |
如果要作更嚴格的評估,他的重點其實是強調基督的人性,要高舉耶穌基督的人格、敬虔與道德,但卻將他為上帝又為人的救主,就是一切屬靈能力、恩典與救贖的根源,完全抹殺。「注:涅斯多留教派在五世紀受伊斯蘭教迫害,在唐朝(公元635年)傳入中國,當時稱為彌尸訶教(彌賽亞音譯),1625年在今西安發現景教碑,記有其事。因此又稱“景教”。」- c" U6 Y' p8 i3 H q9 E
) b0 l& W2 i3 `: p, ]8 z+ q0 {7 x6 v( A3 m' I& M2 M- v) o
D.單獨性格論:
1 i: Q1 }! }$ ~, N) @' I' u0 X I. E
- B9 Y6 |3 [. f) ~. B& {
0 |% N! l" t5 t
此派以猶堤乾(Eutyches 或譯“歐迪奇” 380-456)為首,他是康士坦丁堡一個年老的修道院長。他攻擊“結合之後仍有二性”的說法。他幾乎使用“一性”(基督一性說)的說法,認為基督的人性完全為神性所吸收,就像一滴酒掉進大海一樣,或說溶成第三種非上帝非人,上帝與人聯合結晶而成為“神人性格”。, _) f j; R4 \$ T+ U
" s; K7 c% q# a; j" ~+ q
: M" J1 W/ L9 Y) ?$ P, c G- W% d他的說法在主後448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中被定為異端,但他不服,就上訴羅馬主教利奧(Leo the Great)。於是利奧主教發表了他對基督位格的聲明,又稱“大卷”(Tome)。此聲明成為後來召開的迦克墩會議(451年)上草擬基督位格的迦克墩釋義的一個主要文件,利奧依照主流信仰說明基督具有完整的人性,也具有完整的神性,但並非分裂的位格。
% t! e e0 I4 V/ C5 M: r
0 c! J0 J9 I$ Q4 T6 Z9 Z3 a ' I/ h9 \+ P9 R
- A7 I+ _! |( o$ y& g
. k4 s- Q8 g8 F5 Y1 k( ~5 w4 [7 D, y8 V, n3 \* _% w2 c# P& X
** 相關閱讀請至基督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