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牡丹花开 7 E- v0 G5 F" `# H. C( F' M6 j- P z N! F* E8 O, `
刚到加拿大时,我一边读书,一边做一份part time:照顾一位独居老人。老人因患早期Alzheimer’s disease(俗称老年痴呆),一个问题常常翻来覆去问十几遍,8个子女虽都富有,但都嫌她啰嗦,无一肯和她同住,只好请人每天来照顾她三小时。每天我到她家时都能感受到老人长久孤独后与人交谈的期待,离开前尽管反复交代,却一直担心老人的安全:是否忘记关电炉、水制?因担心老人安全,儿女们规定她不得独自外出,这样一来,久坐久睡便成了习惯,越不动越不想动,恶性循环,时间一长,她腿部的肌肉都已萎缩。我曾尝试陪她出去走走,但每次都以“今天很累啊,下次再说吧”为由来推脱。我每天到她家后,一次给她做好三顿,看着她吃一顿,其余留作第二天的早餐和中餐。每次她都吃得很少。第二天来一看,往往是原来的饭菜原封不动,只好把它们倒掉。 % V, a# x- e& s9 h* y/ f
5 g! V {% @ K几个月后,儿女们安排老人入住Nursing Home,我去帮她收拾行装,一屋子的豪华漂亮家具和陈设肯定是带不走了,能带的只有几件换洗的衣服。我特地将她的枕头带上,以免她住院后“认生”影响睡眠。临走前,老人在各房间转一圈,最后拿走一张全家福。后来我到Nursing Home 去看她,她躺在床上,已经记不住我的名字了,床头柜和它上边的一张全家福,就是她现在的全部家当。正是“富贵如云烟,生带不来,死带不走”。 这个老人衣食无忧,与两年前士嘉堡虐老案相比好多了,但她并不幸福。我们中华文化的“养儿防老”观念,固然是希望后代在自己老了以后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但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愉悦与“儿孙绕膝”的满足。; h. J q5 V7 `
5 d$ i; ]+ A. i" ?
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当走过人生花团锦簇的日子后,离开职场,离开社会,那种失落、空虚和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而带来的痛苦,是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对于失去老伴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那段时间我经常想,如果能有个地方,让老人不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可以有人交谈、游戏、运动、娱乐,晚上还可以回到自己熟悉而温馨的家,让子女白天能安心外出工作,多好。一次我遇到一位社工,谈起此事,她说,有啊,加拿大有很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要是当时我遇到这位老人家,一定想办法帮她向政府申请进入这些机构。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并向这些机构申请工作,终于得到了一份在耆晖会(Carefirst)Richmond Hill York Region成人日间中心(Adult Day Program)工作的机会。 - O4 L1 p$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