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基督
/ p# Q) F3 [3 ^4 u5 \ ──预言与历史之中心
0 s: ?" S( J* s# A( y7 X {, v) U$ b) W
爱姆孙先生与夫人,带着乔治和露茜,也算是来得早了,但是会场中已坐着不少的听众,很热心地在那里讨论前几次演讲中的主要之点。
! v v) I: q" u- r, \
( l- A% F m6 S, m, l 露茜见听众接连不断地拥入会场,便开口道:“今晚一定要挤得水泄不通了。”
# R7 A- @4 [9 A1 @$ Y$ c8 p6 \; ]8 R
“自然啦,”她父亲答道。“无论从那一点看来,这是最重要的题目。”
* ~4 Y! Y% t+ I" m8 t4 b* Y$ |/ t/ a! }0 m9 U
“全部演讲中之最重要的吗?她问道。
9 y: c# K' ?* J& R$ ]; Z/ U8 T3 L# A \8 G! G1 v3 t' K* _. r
“不,它乃是全世界之最重要的题目。“说时他声音非常恳切。
' }7 W' M9 }4 \$ U
, w7 A$ ] H5 P" o6 T 乔治和露茜惊奇地望着他们的父亲。" I$ X) o/ [0 d4 P6 E* @* t7 R
! u7 t) R: z) g: n “但是──但是,父亲,”那姑娘最后讷讷说道,“我一向想你是一个纯然的不信者!”
- I o' ~% G2 r- n, W% `- F3 Q* C' B7 P" L7 i* U& W. V m |" b
“我是的;然而那也不阻止我觉察到世上没有什么题目,其重要性是过于或等于耶稣基督是否存在,受难,及复活的问题,如新约中所记载的那样。”$ ~7 e1 e8 n; E9 x, w, y/ G
K; H) k2 d( r' y7 q6 r0 @ 露茜仍用疑惑的眼光,凝视着她的父亲。
' S2 A7 _" M% f' S# I6 M1 j1 ^% L4 O1 n7 I9 u0 g9 M
“那许多不信基督教者,对于此点,是否与你老人家有同样的意见呢?”
5 I+ F5 a0 }( }4 |4 `; i C4 K8 m
“实际都是这样,而且一般领袖们也曾这样表示过。”
4 {1 d6 k4 n& J5 R; j' ^% k
" t; x& O) r1 p+ w& B, S j/ K 他们二人讲话的时候,乔治和爱姆孙夫人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不久会场里便坐满了人,但是来宾仍是接连不断往里拥挤。毛医生照常介绍了戴大卫之后,大卫起立说道:; Z, D9 J, S+ k I' O) _
: j7 x* C6 e/ x5 |( Z7 e9 ?1 o “对于这非常重要的题目有关的证据,我今天只打算介绍一小部分,有许多可贵的书籍,很清楚的表述此事,是值得诸位一读的。”
7 I9 ~# I% z) p1 p0 s" Z S. x' I
$ v- `8 {! D% g! D3 F6 [7 E “在他服务的时期内,基督常常借着旧约时代的先知来证明他那惊人的陈述。诉诸预言,并不只是一种辩论,要证明耶稣是弥赛亚,旧约圣经就是那唯一的最可靠的证据。新约明明引证了旧约中三百多件有关于基督的事情和预告,承认这些预言已经应验在他身上。”5 o/ p+ Z1 P2 [8 ]& \
1 e. C" H6 a7 C, ~/ m( B, Z
“而且没有人能说这些预言是在基督时代之后写的,因为旧约最后的一部书,是基督在伯利恒街上行走之四百年前写的;如果我们若照那些吹毛求疵者的意见,它至少也有一百六十八年。所以在旧约先知和新约的传记道士之间,决不可能有什么串骗的。”$ l1 @2 w& w6 b% q* {
4 j6 |3 d7 T) l7 q, \* V$ P3 [
“基督第一次出现于民众之前的时候,他便诉诸预言:‘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加4∶21)‘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24∶25)他更指示他的门徒应当怎样研究圣经,‘于是从摩西和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24∶27)
5 d5 m2 _! _, z- a/ f$ W% v4 ?
“怀疑派无论怎样多么地嘲笑预言,但他们却承认旧约常常暗示一位非凡人物之降临。而且他们晓得,多年以来,整个犹太民族曾热切地等候一位弥赛亚;即在四周的国家,他们的仇敌,也知道犹太人的这个盼望,因此也嘲笑他们。”" r/ D y3 |$ i3 o D9 F
. s j: J: F4 m; u: p4 p+ j4 c
“这个盼望是根据以下几节圣经而生的:创世纪3∶15之妇人后裔的应许;创世纪2218‘地上万国都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得福的宣言;还有申命记18∶18预告一位像摩西的先知要兴起,彼得在使徒行传3∶22中引证此言,就就此事在基督身上已经应验了。”
\* [! s9 H1 Z8 [! y+ e+ e
& P; m# W' N9 i: g S- c0 L2 U “预言有一段值得注意的部分,预告基督把犹太人所恨恶的外邦人,也包括在他的救恩之内。就是那个预言,他们虽嫉妒却能如实记录保留起来。以赛亚49∶6 说,‘我还要使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在以赛亚60∶3,先知提到上帝的百姓说,‘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 ’”; `' v8 j2 p8 M. |) H
; h) g; @6 `* a4 {
“关于这位未来的弥赛亚的预言,是充满着使人惊奇的矛盾。以赛亚9∶16称这软弱的婴孩为‘永在的你,全能的上帝’。”: R- w" c- I; z: {9 @) w L
) v) {3 z) o* X' G. d3 V “以赛亚53章声称这未来的一位,是要‘从活人之地被剪除,’他要像恶人被处死刑,‘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他要被人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自己被列在罪犯之中;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这些矛盾的话,岂不是很令人疑虑吗?”
1 x0 i! ?) v$ x% C0 @& d( K6 P6 w9 A8 ~7 L& w! j+ \8 W
“一个人去应验这种种的需要,似乎是如此地不可能,以致许多犹太领袖都说预言必指着两个不同的人。但是现在自从基督降临之后,他既如此自然地实践了每一层自相矛盾的需要,以致我们不再注意预言之不合之处了。它们看上去也不再是矛盾的。”! K. m) b6 i. ?7 C
0 }2 X% U$ m, o* }. D “现在被人公认,当基督降世的好几百年以前,在犹太著作家的某种著作中,曾预告犹太民族中之一分子──虽然微贱──将为全人类之幸福,我们以后可以证明,就是那些怀疑派也不得不承认基督是全人类最大的幸福。” ~& d% c @! \! g" z
; z6 i- M% ~2 R) ~. |' k
“诸位尽可任意解释此点,然而这位在一个小而被人蔑视的民族中所出来的微贱的犹太人,居然变为世界之最光荣的福气,这确是一桩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个奇怪的预言,似乎是由一个自夸的民族而来的,但是它已成为一件永久惊人的事实了。”
! G7 ^2 _8 r$ _7 r% o n0 Y, @
) {# G: X: ~: g/ `& ]! | “还有,他降临的时期,也是明白说出的。它非但是要在圭离犹太之前,而且还得在第二座圣殿仍旧存立的时候。‘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万军之耶和华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得天独厚前的荣耀。’”(哈该2∶7-9)
, J! c: x; A) m
& w* U. `# e K+ k “然而这并不是就完了。但以理更提到基督降世为弥赛亚和他被钉于十字架上的准确的年份(重建圣城命令之颁布日期),在公元前457年,可参阅但以理9∶24-27;以斯拉7∶11-26这是历史是十分确定的日期之一。! T4 \ }; Y: B: x2 @: y
( J% B8 }7 ?0 ^! J- A3 O
“那六十九个七,或四百八十三个预言的日子,实际上即482年(见民数记14∶34;以西结4∶6)。由耶稣公元前457年起直至公元27年,那时基督被圣灵立为弥赛亚(见约翰1∶29-36;路加3∶21-22;4∶18;马可1∶14-15)”7 U; }2 [' J: Q* j; }; I7 W
1 S( O" q; X( V- D* h
“第七十个七(即七年)之中,就到了公元三十一年的春天,那时弥赛亚‘必被剪除’。”
9 F# m2 \- J1 E, M. Z' h5 e) g7 @8 q% F" j$ ~5 D
“无论何人想将它解释过去,但是这些预言和日期,与基督的生活恰正相合,在别处是配不上的。”
4 T, l5 ^# R8 N1 w1 m! l* \5 a
6 L3 y( {3 G, e “在异教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和苏吐尼乌斯(suetonius)的著作中,我们发现古时曾有一个普遍的希望,说有一位非凡的人物,将于基督出世的时候,在犹太降生。犹太人中对于这个期望是如此热烈,以致出现了许多假的弥赛亚,他们也以预言为证,居然在一班等候弥赛亚的人中得了一部分跟从者。犹太人十分确定耶稣不是弥赛亚,又深信圣殿决不会在弥赛亚降临之前被毁,所以在公元七十年他们拒绝了提多一切的条件,拼命对抗,直到最后力竭而亡。”5 p, P( L: w% {2 v5 d: o: Y3 G1 C
$ J$ k8 Q6 B- x0 g “总括起来:诸位如何解释以上各点,是无关重要的,但有几件已被证明的事实,是显然的:”
3 P* H! M& U; c4 l+ ]! T
; U( I7 ?3 e1 o) C “(一)基督降生的多年以前,在一千年的长时期中,有些犹太的著作家,大胆预告在他们的民族中将有一位是异常正直的;(二)他将为一先知;(三)那预告他降临的民族,将否认他为弥赛亚,但世界其他民族则皆接受他为弥赛亚;(四)他将成为全人类之幸福;(五)他将生存于一个确定的时期之内;(六)他将被杀;(七)他将像一个行恶之人而被处死刑;(八)著名不信宗教的著作家,也都证明这些事实;(九)他既然是一个超群的人,也就是上帝降世;(十)没有别人迎合这种种的条件──只有基督;(十一)柏拉图、马克思、释迦牟尼,或穆罕默德的主张和学说,并不在乎他们本人善恶的问题。但是在基督的品格上若有一点缺陷,那么整个的基督体系立刻就要完全崩溃了。”# }% q/ Z' |, Q+ ^
- j! U+ d G8 L" T! f3 n
“他的品格乃是基督教整个组织的基础。怀疑派晓得此点,他们非但不攻击而且反一致称颂他!因为他的品格是如此动人,如此可爱,如此健全,以致他们起初虽然研究圣经以备进攻,但后来反热烈地称颂他,甚至也敬拜他。”
. R' \3 c5 R( W- l* L h8 H! S& S0 J i6 `! Y1 X
“基督贯穿于新旧约书,如血之贯行于人体中一般。他是联络全书各部的金链,照耀所有密室的火把。他也是书中最深刻之奥秘的钥匙和达到永久和谐的主旨,他是圣经各卷和预言的中心。”- L5 z H7 j; t5 N' u' d( O; T" \
1 t, @1 @# c! E3 l3 n$ O5 l/ @! @
直到此时一向保持静默的爱姆孙先生,站起来要发言了。戴大卫笑着待他开口。
- y( w0 i( Y& g. Z: w7 H" W; ~$ c9 J/ N) m; N- {
爱姆孙很诚恳地说道:“戴先生,我今天没有打断你的话头,因为对于这位基督我确是真正尊重的,我不要人家当我是一个无意识的捣乱者。你所提出之关于他的证据,虽是有趣,也不容轻视,但是要使人信服,那还差得远呢。譬如把创世纪3∶15所说的‘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的这几句话,作为一个关于基督之预言的根据,在我看来不是一个稳妥的基础。其他你所举出的例证,在我看来大半也是这样不甚令人满意。”7 C) ~" D! m$ l* o+ O
1 m& @. M9 l' [( v1 n# G/ }" u' K
戴大卫答道:“我与你同感,爱姆孙先生。”
% ~% e' x9 b4 ?% @' T2 Q/ V4 \; ^4 u2 H R5 } V" k
露茜觉得希奇,就是他的父亲、哥哥和其他许多的听众也莫不如是。* c c/ o4 J( H4 e P- w5 o
7 `2 a$ {4 ]% w i! J/ M+ m
“你与我同感!”爱姆孙先生说道。“我真不明白了!”# @! c* I8 T5 H7 _' }
$ z" I& j8 f5 Y% s! A. ^
“然而我确是与你同感的。因为关于基督的那三百多个预言,其中任何之一是不足以证明他乃是那被人盼望等候的弥赛亚。让我用一件事情来解明此点。”
4 ~# A3 o* r3 V6 K0 q2 ?3 H1 T$ s: R+ V0 {
+ { f0 u1 W' P4 w/ R4 |. ? “前几天我经过一所正在建造中的大厦。那时工人们正用钢链起运一根重有数吨的巨梁,梁被高举空中,有一个工人毫不介意地坐在其上。倘若钢链一断,他掉在二百尺下是必定丧命的。”) N) n. O8 |- o
& ~9 c1 I. h7 G8 V' N “梁安放好了以后,人坐在空的吊索上面,重被放下,预备再来起运另一个重梁。当工人们正在捆紧第二根重梁的时候,我指着那些编成那条钢链的小钢索而向那个工个说道:! p, J4 X! k' k9 L, h
0 }; Q, M: r+ a* N ‘朋友,难道你不晓得那编成钢链的几十股小钢索,其中任何一股段都不能支持那个重梁的百分之吗?’”$ M* z- x& _: m( P
6 h4 x+ X+ o9 Q; y% g8 d
“那工人很轻蔑地向我望了一眼,笑着说道:‘先生,难道你不晓得一股链索虽不能举起多少,但是放在一起它们却可以举起比这根钢梁加重十倍的重量,而且只要紧密地把这些细小的钢索编织起来,还可以举起一座山呢?’他大胆地踏到期那等在一旁的重梁上面,手一扬,重又升到空中,在那里还向我招了手呢。”3 e- Q P) ]2 W$ }1 N9 h
* S0 V/ n9 ]7 h5 h
“许多预言的绳索,若是单独的抽出一根来是不能有力地证实什么,但是将它们编结成一条绳索之后,它们将显示出无比地坚实有力,就不能被切断了。接下去我还要将别的绳索编织在我们证据的绳索之中。”$ h0 i$ d! e7 ^3 T* j9 J0 b
% h# ^: g% ]2 }* U* y
“我们要估计耶稣对于历史的影响,就得研究基督与所有道德家及哲学家的不同之点。要将所有各哲学家中的一切含有智慧的话收集拢来,而将他们学说中的一切错误、不道德用荒谬的异端分别舍弃,乃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但是一个不顾这些哲学家的学说,而又在所谓世人的智慧上,在人看来,是无什么学问的人竟敢直接与本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偏见相反,却陈述一种被人公认为远胜于其他一切的制度的教训,这却要引起每一个人之注意的。”" n0 t, g ~9 j5 A( V0 I
) t$ _% r2 P$ d! m8 m( Q% e 爱姆孙先生起立问道:“你意思是说哲学家是荒谬迷信,而道德家本身也不道德吗?”/ Z, | h; \) M( |
* S/ o; G) }7 w) Q! v2 B “不错,那正是我的意思,”戴大卫说道。“不信教者也承认那位未受过世俗教育的基督,是远胜于一切的道德家的哲学家,以致他们退居第二也还是很勉强的呢!”
- r' @* I @! C$ E5 c6 k: g. C
* S0 f1 M" ~+ {6 U' E 爱姆孙先生又立起来说道:“你已经提出了清楚的凭据,证明基督是适合旧约预言中所记载的各点。虽然如此,那也不能证明基督教是由他创立的。”9 @( [, A* t. m- Y9 r8 }
/ o1 L0 m+ ^ D- p
“宣传这个新宗教,从起初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犹太人看来,基督教非但是与他们那多年来的信仰抵触;而且与他们在长期的希望和安慰所依据的见解也是冲突的。”4 R$ y/ R+ C+ d1 P: n& s, B
8 Y( x7 w' B2 q" a, s8 U8 y “他们盼望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压迫。单单想一想这些期望将会落空,就足以触怒他们。他们看基督教的整个教义是新奇而可憎的。外邦人也能享受上帝天国的观念,从来也没有进入过犹太人的脑海里,它非但涌引他们参加这个新教,而且也必定要引起他们之反抗的。”% W8 E7 j$ p, E- `
( D$ l4 o8 m8 ?) p" _
“此外,耶稣的从者,还得斥责犹太人的一件不公正而且残忍的谋杀行为,──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越发危险困难了。基督教的信徒,须与有实力作后盾的偏见争论抗辩。他们以真理诉诸于一班他们最初感到失望而后来又被激怒的民众面前──这真是介绍一种宗教的一个奇怪的方法。”6 \8 E& P, A5 E* {' p7 N4 C
* k6 c% S# j; `& y1 Y9 `. q
“然而这不过是困难的开端而已。基督教面对当代的强国──罗马──而与当时存在的第一宗教为敌。在最初开始的时候,它就大胆而毫无隐讳地否认异教神话的迷信,并且也否认异教所奉之每一神明的存在。它绝不接受什么妥协。唯有推倒了与异教有关和每一偶像、祭坛、庙宇及神明之后,它才能获得成功。”3 ^( h- g2 n& m: Z; M' K
. u! O1 W+ y* x6 q
“基督教并不是要加在已有的一千余种宗教中的另外一个宗教。它乃是一个勇敢的宣告,指出其他所有的神明都是假的,其他所有的崇拜都是空虚、愚蠢而骗人的。”6 {+ w# [& u& D/ X/ \: V
/ u0 d ^& J" ?! R
“我们且来研究另外一桩事实。古人认为宗教是一桩完全属于国家的事情──不单是与国家联合,而且也是国家主要的一部分。所以推翻国家之宗教的尝试,就被认为是直接地攻击政府,是反叛,犯者可处死刑的。早期基督徒也知道此种情形。”
( }0 `! X* A1 T4 @& W1 W
5 x5 ?/ l, m" x& M “还有,当时宗教制度早已建立多年了。从古时起,它们的祭司职务、资金、教仪和壮丽的庙宇,就证明它们的势力。雕像、绘画、建筑和音乐,都有助于它们的装饰、壮丽和影响。”
' q( d$ V- j& D- U6 \ l. Y: m
, P# r4 u0 ]/ ` “这些宗教拥有民族传统的节期。吉本说他们的宗教是‘与事业、娱乐、公私生活,以及社会上一切业务和游戏相混合的。”. L! }( g$ e2 n4 M% m! `* W
: E. K2 ?* g& G+ ^8 q
“从普林尼和马细尔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明白看出基督徒之死亡吗?──特别是在基督向他们述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意即为信仰而殉道的话。”1 l: F9 g# ^! S- s2 o& {: L+ J
! g k" z# ~) }/ E0 x: V
“甚至于,他们在遭遇最惨痛的酷刑之时,也绝对没有一点倒退的倾向。像这样的坚定信心,必须要有充分的原因来解释的。许多人情愿忍受惨痛的酷刑和死亡,不肯为自下而上的缘故而继续实行旧日的生活方式,这种行为如果没有一种完全有把握的,经过确实考查而坚定的信仰而试想能做得到吗?所以就是不信教者也必定承认,是基督给予他们坚强的力量,此点下次我可以讲给诸位听。”
* [' ]7 w9 P u& y. s
' {# U, N, A6 P0 S; h “再者,所有关于基督教起源的一切记述,都是相合的。宗教和世俗的作家,都记述着同样的事件,基督是在耶路撒冷被罗马巡抚彼拉多判处死刑的,没有同一时期或后来的作家,反驳这个故事。甚至犹太作家也没有一句反对的话。”
, H- q3 V! J. b1 U2 {
9 w9 g% R9 R5 m5 h/ S" M; O9 @* {7 ^ “第一世纪的普林尼,第二世纪的塞乐萨斯,第三世纪的坡菲立,或第四世纪的米理安,对于新约的正确性从没有一点疑惑,也从没有暗示基督徒在承认新约著作的事情上,有体错误。”7 w1 w* F8 O+ K- s/ S- k
; |* @/ e) H$ ^1 d
“关于这一个希奇故事的以下各项事实,都是一切著作家所共同承认的:当该撒间庇留在位之时,有一部分人在世上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并且在进行这桩新事业的当儿,他们自愿遭遇危险,承担艰难,忍受前所未闻的痛苦,都是为了一个事实,提到一个人像恶人那样被处死刑,后来又复活了。而且这个希奇故事已改革了历史,变更了政局,并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
, H7 {* t7 d' W8 S3 H" G. K
, f: C: b( j% h" n4 d2 v “若是宣传这个惊奇的故事的人没有依据和实证,那么他们可称为世上前所未有之最大的说谎者和愚人了。正因如此,他们被视为一班恶徒,除了被人厌恶和遭受迫害以致惨死之外,他们并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和追求。”
y' [8 `0 y4 R; k! Y( ?4 Q5 C8 a8 R9 ^$ P& ~2 _1 h
“在世界全部历史中,从没见过这样的一班民众,包括孩童,情愿度贫苦,困乏,及危险的生活,乐意放弃家室国籍,忍受鞭打石击,和长期惨酷的监禁,或甚至于被狮虎所撕,烈火所焚,为的是宣传一桩被认为是虚无缥缈或伪造的事迹。除了基督教徒以外,世人从未自发和自愿忍受过这样的事情。除了为他们自己坚定信仰的事物之外,再不会有人肯去忍受这些痛苦的。这些事情流传已经如此之广,以致它们已不再为任何人所否认,已是被历史公认的事实了。”
9 z+ q7 @: |) H% E f8 m0 C7 G' I! {4 i. j
“甚至最激烈的怀疑家,也承认基督一生的良范,乃是世上最重要的感化力。”; a8 [' {( w" Q0 b8 U$ v2 V- F
- G( [, m2 H: H" E2 \$ `
“下次我要带几本著名怀疑家用不信者所著的书籍,看看他们为基督究竟作了怎样的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