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3 |2 {- C. ]$ W" ]
$ K# ?# T" E' P1 N4 d2018年极乐法会问答& I" r0 r) t3 M O. _" d9 x
/ c' \) o) v' K C/ a" Q P. f
提问:寺院的祈福主办和随喜,除了价格上有差别外,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发心为他人做祈福的时候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上师为弟子慈悲开示。) C$ k G) h3 v: f0 |" U/ O4 i
. q+ y0 E4 e4 Z1 [ _" T3 Q; p: U; B) [9 A7 S
% E; R/ I# E9 O# V
上师答:每个寺院都有祈福的项目,我们寺院也有祈福的项目。祈福是很有意义的,以前很多的大德高僧,包括上师如意宝,都会经常让僧众祈福,以这种方式去除很多的违缘障碍。请僧众为你祈祷,能积累善根,同时也能解决问题。比如说一百个出家人一起给你祈福,一百个人心里同时想着你,一心祈愿去除你的违缘障碍,这个祈祷肯定是有意义的、能解决问题的。这个结论科学能证明。
% k ~9 I) p h' M+ t5 O5 H1 T* V
- [0 Q2 e/ }# }3 D+ F& q+ S2 `# p0 s7 A: w' H( h' n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过一个实验,日本某处有个湖,湖水浑浊,臭味熏鼻,用很多方法治理都没有效果。江本胜博士找了一百人到湖边,要求他们心里什么都不要想,只想“湖水变清净”,嘴上也这么说。这样做了几天之后,湖水真的变清澈了,臭味也消失了,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大概半个月。就几天的时间,大家的心专注在一个对境物上,结果就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v8 X; O* P% q, N+ e- f7 Y
% H) }: U' U u( @- N i( L
1 s, u8 c5 ^) W# B( R 真正有修行的人,这样一心祈祷肯定有效果,这些出家人一起祈祷,可能有的出家人的心也不会这样专注,但是给一个人做祈祷的效果,也要看这个人的根基。他有多大的善根,就能得到多大的利益和加持。出家人给他祈福,出家人的祈祷是有力量的,但是能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能不能彻底改变这件事情、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要看他自己的善缘和福报。6 J! _( M* v: d3 a
! W1 r. r, p; T' r& ]
1 N) X* z2 t. X/ n. i9 s4 G 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乞丐跟单坚护法的关系特别好,护法经常来看他,他就跟单坚护法说:“你要给我点悉地。”就是给点东西的意思。单坚护法也没说什么。有一天单坚护法跟他说:“明天我可以赐予你悉地。”第二天他出去要了一天的饭,也没得到特别的东西。晚上回来就跟护法说:“你不是说今天给我悉地吗?我没得到什么啊。”单坚护法就说:“你今天乞讨的时候,碗里不是有一块肥肉吗?那就是给你的悉地。你只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只能得到这么多。”要是做了祈福,一切问题就OK了,那我们也不用修法了,我也不用传法了,都做祈福就OK了。不是这样的。但是祈福的确能起作用。其实都是心,比如说你觉得某件事有障碍,可能不能成功。其实这都是你自己心里的一些障碍。
; J) u. `( g5 B/ w
, L4 T4 }. X# C0 h9 |: _9 v0 c; G5 v6 e
你做祈福后就会想:“山上给我祈福了,肯定能遣除我的一切违缘障碍。”你若是对此丝毫不怀疑,心里的障碍就去除了,这件事就没有障碍了。即使没有彻底去除全部的障碍,但是也有帮助。你之前是很不自信的,做完祈福之后,想到有僧众的祈祷,就增长了信心,你就不一样了。祈福是为了去除你心灵的障碍,为了增长你的信心。平常人都没有信心,总怀疑:“上师不是讲,个人吃饭个人饱吗?那山上做祈福能帮到我吗?”是个人吃饭个人饱,但是你祈福也是有功德的,能去除你心灵上的障碍。% _$ t. y7 f9 F( [8 s
/ V2 ?, F& y* V# M2 J2 o3 a* H- g4 A! m% j" A, ]
有信心才能得到加持,这也你自身的一种信心,启发了你的能量,这都是有意义的,但是都不做祈福。不做也没关系,我们也不缺什么,祈福是为了去除大家心里的障碍,增长大家的信心。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伏心态而传讲的,所以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也许对你来说是不好的事,但是对其他众生而言是好事,能调整心态就行了。也不是只有一个法门,所有的众生都学这个,这样就不用讲八万四千法门了,就讲一个“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佛也不用这么辛苦了。成佛,发光的方法就是“阿弥陀佛”,然后就什么都不讲了,就行了。3 a( D/ }0 ~2 @7 p1 V
* S! h, D" V; I* n7 ~+ l, J {
: z( h( L% ^3 M/ ~ 佛讲了第一转XX、第二转XX、第三转XX论,讲了很多不同的法,有很多了义和不了义很多法,看似矛盾实际不矛盾,看似相违实际不相违,都是根据众生的根基和意乐讲的,都是不矛盾的,这就是佛的智慧。如果总是用一套,总是用一个方法,还叫智慧吗?世间人也说只是老一套,不行的。$ n/ x- f5 z, T! W
5 V3 ^3 L8 u1 U6 Y1 g. v
& V, h0 x. b8 b$ X. Q 随喜和主办也是有区别的,你的发心有区别,功德肯定也有区别,也许对超越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区别。两个人一个做主办一个做随喜,其中随喜他人者是开悟者,做主办的只是一个凡夫,这两个人可能有区别,可能开悟者得到的加持更大。但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境界,都是凡夫,肯定是谁发心大,谁的功德就大,谁付出的多,谁得到的就多,因果是不虚的。
6 M+ Y. @/ o. f2 W) s; `# P! r) s( {4 Z;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