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26)  鸡蛋( 2)
|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F# I5 p( T, C) ?2 T
真的不知道) U' `. v' \( i0 _
, C9 @- t% T9 ?+ i
感觉父子关系很差% c6 A4 y' O/ d# K- @' o# {4 o
" Z& k! `. b, h' o出生的时候就被怀疑是个妖怪7 O7 d& H' `0 r3 S
5 X/ u: b; d. q' T- J+ t后来又破坏哪吒重生的机会/ g+ _' q6 }9 i3 m8 w4 [
- E+ P* i0 w4 E: B7 R) P5 m0 N
来,看一下马亲王写的
6 K. x8 P/ u- s( H' c4 \) U! P9 e! ], ~4 T6 C
@马伯庸
; f2 H% `. f: R5 S4 i# O$ j8 L2 J' \% D$ V6 l @- {
说到李靖这个角色啊,还是《西游记》里塑造的最有意思。
~+ ]7 ^0 X! d# ^# z) h$ r- g
, S+ I5 u6 n8 t7 v9 Q, B; H! `《封神演义》里,李靖其实没怎么逼迫哪吒。他虽然恼恨,毕竟还是带着儿子到处道歉,试图挽回。最后是哪吒自己怕连累父母,这才主动自尽。但在《西游记》里,这个故事的讲法就不一样了。
, w: Q) Y" T: L
/ p# g6 a' y2 ^, {* F: U, f李靖和哪吒在《西游记》前期都出场过,但那时候他们都是功能性人物,与一般天兵天将没什么区别。情节进展到陷空山无底洞,唐僧被白毛老鼠精掳走,悟空八戒找到两块牌位,一块是“尊父李天王之位”,一块是“尊兄哪吒三太子位”,于是来到天庭,去天王府对质。
, W1 {; L5 A& [9 _4 _* f/ T. W4 `' ]- S) |. x6 d
接下来的桥段是:李靖开始并不承认,后来哪吒旁边说父亲你忘了,你不是还认了个妖精当干女儿吗?这才真相大白。% x0 l$ r q& @* @
/ H6 w+ a8 X3 t0 W+ |+ j* t# q0 T换做其他作者写这一段,先写天王不承认,然后让哪吒出来道出真相,这段情节便结束了,很简单。可是《西游记》的作者——甭管是不是吴承恩——写到这里时,突然欠劲儿发作,强行补了一段与主线毫无关联的八卦进来。* `' w: d! j" ?$ u0 C3 }& @# r; i7 p
) V9 M* |( @& N: n
他是这么补的:先写李天王认为孙悟空诬告,大怒举刀来砍,然后让哪吒把李靖的剑架住,大喊父王息怒。李靖大惊。写到这里,作者突然跳出来自问了一句:”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会大惊失色?“
2 V% m( p- B( T1 h
& U0 U) P! `4 x' U% b- D5 w7 @7 O接下来,作者便强行插入了一段八卦。这段八卦就是哪吒生平,故事与封神所差无多,只改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救哪吒的不是太乙真人,而是佛祖。二是哪吒复活之后,要杀李靖。佛祖没办法,赐下一尊黄金宝塔,镇住哪吒,父子这才化解了冤仇。
# U& C" Z* }; o% D5 p; v
2 e' o: ] w4 Q7 ?插播完这段八卦,作者继续讲故事,但从他描写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憋不住的欠劲儿。为啥哪吒一架住剑,李靖不怒,反而大惊呢?作者是这么写的:“(李靖)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l% n) W' b4 X8 m; u+ J" C; `
9 `+ i, X; T# j' P6 a- s
先取过宝塔防身,才问儿子呀你刚才说啥?一个有着沉重心理阴影的怂父形象,跃然纸上,超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