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中国是最新一个从机构投资者的房地产投资热潮中获益的国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上半年,外国投资者承诺将投资300亿美元用于购买中国的地产项目,这一金额相当于2005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
4 G' \8 P+ k! a$ `* U: g: \3 u m& p
) W6 U j. l1 m6 t. d4 m虽然其中一些投资承诺可能尚未兑现,但在去年一整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也仅有54亿美元。
# y5 P! ~% F( J
$ E( `. I6 F. |3 E U/ T直到最近,多数大型投资者仍对中国的产权保护问题和经济波动性问题忧心忡忡。中国房地产市场为数不多的几个海外投资者主要是香港的地产开发商,它们在中国大陆的经营成果也是良莠不齐。 ) O; O4 Q$ B3 M0 o, A# O4 M- B8 I
( ]( z1 M$ A6 `9 ^
新近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包括英国的Grosvenor集团,它已经收购了上海的一个公寓项目,并计划推出一个中国投资基金。史丹福管理公司(Stanford Management)也在上海的一个地产项目上投入了3亿美元。
, }, [7 k$ u) }- \1 c; L! K( N7 k% M, e8 ?, _4 [8 W' D
其它一些历史更为久远的投资者则包括新加坡的嘉德置地(Capitaland)。该公司去年出售了一批酒店资产,其中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莱佛士控股(Raffles)。嘉德置地计划将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中国。此外,Prudential Real Estate Investors在上海收购了一栋写字楼,荷兰国际房地产(ING Real Estate)则推出了一个规模为3.50亿美元的中国地产基金。
4 l+ C9 V+ l* |% c4 B5 ^1 V* d* i: e, T& e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此热情,并不难理解。未来几十年,中国预计将有超过3亿人口从农村迁移至城市,预计每年将有2000万人需要安置住房。
1 I/ u' o A. u+ i# r/ m) T/ H
: i2 l0 k' @ p1 Q* s; H4 A: i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以每年9%到10%的速度迅猛增长,预计每年将有1500万至2500万人进入中产阶级行列。他们不仅会购买自有住房,还将成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购物中心和酒店的潜在顾客。
1 G* s2 t1 s! j6 j% n4 C* K7 L7 z$ J! ]; ]
外国投资者一直对于中国的甲级写字楼非常感兴趣。尽管中国出现了一股建设热潮,但在许多城市,甲级写字楼依然一房难求。上海写字楼租金的年涨幅高达15%。
2 Q8 v8 F; ?0 Q* Z+ p, \' F+ U$ @( D
那些新近进入中国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多数流向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法律基础是中国最为完善的,不过,它们能够满足外国投资者要求的地产项目也很有限。 : y& A2 F w$ k$ Y& Q
1 q0 Q. x# A& Q# G1 a* g这就意味着一些投资者不得不采取其它策略。一些香港的地产开发商,如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旗舰公司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以及另一家香港地产商瑞安集团,都已在武汉和重庆之类的大陆城市大举收购土地。! R- \0 L; X; o7 C* B% Q5 u1 `
" j' g; D/ P" Y. i# h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正在全国范围扩大投资,收购了一些购物中心的股权。沃尔玛的商店将会进驻这些购物中心。
% _2 j. i6 d, H' x/ y+ k) x. w' [: c
& x' A: L: x. T$ O4 W V6 Y外国投资者的另外一个策略就是开发酒店项目。上海预计,到2010年世博会开幕时,上海将会迎来7000万游客,而上海市政府也表示,在未来5年中,上海的酒店床位数将增长3倍。 $ O, X, q7 P2 o: t4 Y/ E
) @, [/ l# e! n来自地产集团──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在建的豪华酒店项目有16个,而随着2008年奥运会召开在即,北京也在经历类似的建设热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