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7|回复: 0

[人际互动] “茶”与“诗”及“寿”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7-3-2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茶”与“诗”及"寿"
0 {4 h" C2 e( i$ U' m7 ]# c" K" e4 w- v/ A+ ^7 H. |2 O) V. C
       茶,人在草木间,是最方便接近自然的方法。也是人与自然最完美的结合。自“茶”字被普遍使用后,古代文人便对“茶”字有了不少趣解。5 l* s# ~$ H5 m

4 h# J5 {, U8 U2 ~6 d9 O      古代“茶”字都是写为“荼”。何时少了一横的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的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有字为证。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陆羽撰写《茶经》时,一律写作“茶”。( ?7 o7 n/ L( g5 ^4 V
6 @* [1 x+ G5 ?8 O6 x
      “茶”字,它有使人回归自然之意。“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在草木之间,表示人类本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应回归自然。
- H* U$ T" x1 _. W/ }# i2 h4 B
: u# j0 Q. a/ R: A4 |4 M# B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对此理解颇深,在他以谜会友的趣闻之中,有此记载。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书斋,就要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说:“我这时正巧做了四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说完,徐徐吟出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这谜,得意地敲了敲茶几说:“倒茶来!”原来这四个字谜正是:“请坐,奉茶。”
! [( N3 W8 o9 S5 h; e2 t5 q1 {% V) P0 p8 C6 x- G0 t( W( t
      更为有趣的是,相传古代江南一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与寺外一食杂店老板是好友,平常喜欢咬文嚼字,以谜会话。忽一夜,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遣哑巴小和尚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店老板一看小和尚装束就迅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原来,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茶”字,头上戴草帽暗含“艹”,脚下穿“木”屐为底,中间加上小和尚“人”,组合即是个“茶”字。以此故事形式诠释“茶”字之谜引人入胜,加之巧构的悬念,更令人兴味盎然。
3 H) n9 ?1 Q- D4 C/ _
* N3 X; v# k% d/ f. z; d       茶使人健康,茶使人长寿。国人因而一直以“茶”字作为长寿的象征。巧合的是茶字以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所以把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久而久之,许多人便将“茶”字代表长寿。- {- z- C; t6 D9 s4 J) F1 G

8 A6 W0 @, ?' J5 C3 T- ~4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lsX1q8Js4l5muVbh#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9 07:45 , Processed in 0.18609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